……
男,46歲。
蘇燁四診完,快速記錄起來。
主訴病情:左側頭痛,困倦乏力。
患者自訴高血脂肥胖20余年,大腹便便,形體臃腫,體重已達103公斤。頭額有包塊隆起,面紅油光,常感困倦乏力,舌苔黃薄膩,舌質暗紫,脈細滑數。
辯證:痰瘀阻絡。
治法:采取化痰祛瘀通絡。
處方:熟大黃4克,炒萊菔子12克,生楂肉15克,澤蘭瀉各15克,荷葉15克,決明子15克,海藻15克,天仙藤15克,炒蒼術10克,大腹皮15克,鬼箭羽15克,川芎10克,法半夏10克。
開方思路:中醫向有胖人多痰之說,從患者大腹便便,形體壅腫,頭額有包塊隆起,辨其為痰濁內盛不難然有形痰濁留內,阻滯脈絡,血行不暢則瘀血易生,從患者左側頭痛、舌質暗紫,進而辨其為痰瘀阻絡;“凡淤積之處,皆有伏陽”。從病人面紅、苔黃、脈數,又進而辨為痰瘀化熱。選用法夏、蒼術、萊菔子、大腹皮、荷葉、海藻運脾燥濕化痰,執中央以運上下;加用生楂肉、鬼箭羽、川芎、天仙藤、澤蘭瀉祛瘀通絡,化痰利水……
寫完,將記錄教給考官。
蘇燁的第三場考核結束。
那邊,樓閣二層。
“我說的沒錯吧,我學生辯證開方的速度絕對是所有考生中的第一名。”
張從義一臉得意的對著一群老中醫說道:“在參加這場考核的考生中,誰能15分鐘看三個?”
一群老中醫聞言,呵呵一笑,裝作沒聽到。
你學生厲害,不就是說我們學生不厲害?臭顯擺!
見大家不接自己話茬,立刻轉頭看向李可明,看著李可明眼神不斷向外瞄,笑著說道:
“我說老李,別著急,畢竟你學生才剛學了不到一個月,考的慢點也是情有可原的,只要不超過30分鐘的規定時間就可以。”
說完,不忘補了一句:“不過,還是要保證辯證開方的準確性才行啊。”
話音剛落。
“考核結束。”
一個工作人員傳來消息。
聽到這話,整個房間里面的所有人頓時一愣。
“我沒記錯的話,李醫生的學生進去才十分鐘左右吧?三個病人都看完了?”
“十分鐘看三個病人,以他們的水準根本不可能,追求速度沒問題,但精準度……”
后半句沒說,但大家都知道什
(本章未完,請翻頁)
么意思。
精準度就很難說了。
“去看看不就知道了。”
張從義對著李可明說道:“這次可能又要重復上一次了,你學生敗于我學生手上的場面了。”
說著大笑著起身,下樓朝后院走去。
其他人也紛紛走出去,各自找各自的學生。
李可明根本沒心思跟張從義斗氣。
他心里,確實很著急。
十分鐘看三個病人,這種速度對他來說不算什么,但是于蘇燁而言可就不一樣了。
他之前義診都是平均五分鐘一個病人,難道出什么茬子了?
急忙快步來到后院。
全部考核完成,10個考生都從茶室里被放了出來。
“怎么樣?”
李可明三步并作兩步來到蘇燁身邊,急忙問道。
“應該沒問題。”
蘇燁思忖道。
“你怎么出來得這么快?之前沒這么快啊?”
李可明又問。
周遭各個參與考核的考生以及前來陪考的老中醫們,紛紛轉過頭來,好奇蘇燁要如何解釋。
“我想著速度會不會是成績其中一項考核指標,于是加快了一下速度。”
蘇燁微笑著說道。
李可明:……
眾人:……
你想的有點多。
“各位。”
中醫協會負責人走過來,說道:“為避免一會除了成績之外,出現其他的什么意外情況,趁著三位志愿者病人都在,各位又都是中醫界的中流砥柱,不如一起去診斷一下,也好心理有個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