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之方,是材料工程專業博士,年紀輕輕就參加了某個人體分析研究小組,因為某種原因被借調過來,對口研究高寒這個特例,雖然不是什么核心小組,但也負責一個比較重要的研究方向——高寒對水汽的影響。
高寒先是玄黃大學和龍戰大學交流會聲,一飛就是八十多米;然后在全國青年武道大會決賽圈開賽儀式上,凌空從容步行走上擂臺,這兩次驚人表現,早已把他送上了有心人的觀測名單。
更何況他還是某個計劃的關鍵人選——如今高寒比許多武道大師還要受人關注,甚至有不止一支專家小組負責分析他的性格、能力和弱點。
這種分析并非全然惡意,而是謀求更好的控制或者誘導——如果說的好聽點,也可以說‘合作’。
“武道大師!這么年輕的武道大師,絕對不是用正常方式修煉出來的,他一定有特殊修行方式。”他的同伴比他年紀大了不少,對武道修行的各種關節一清二楚。
如何用科學方法批量培養武道大師,或者至少增加武道大師突破成功率,這三十五年來一直是水藍星最主要的科研項目,投資近乎無上限。
“如果可能,我們最好能弄到他修行方法的相關資料。”有人熱切的說。
“恐怕有些難,他可是向真館門人。”另一人說道。
向真館在白玉京名聲不顯,但是對他們來說,能夠先后培養出賀忘形、劉放晴與高寒(疑似)三位武道大師的向真館,肯定值得提高重要性。
不過因為劉放晴和官方合作,雙方總體上關系還不錯,某些手段肯定不方便使用。
“我們可以嘗試交換。”
“聽說賀大師很保守,對向真館傳承看得很重,恐怕不容易。”
“高寒的修煉方法肯定不是向真館的核心傳承。”
“但是這種方法價值,肯定不遜色與向真館的核心傳承。”
“這些有上面決定,我們還沒資格決定如何對待一位武道大師。”陳之方說道。
“嘿嘿,組長,你說如果弄到這種修行方法,我們能不能修煉一下?”一名組員說道。
“人各有天分,再說你這歲數也來不及了。”陳之方盯著屏幕,頭也不抬的說。
“誰知道呢,也許高寒的方法具有革命性的突破,對體質要求降低,特別適合我們這種聰明人呢?”
他說的并非全無依據。
他們雖然沒有獲得檢測高寒綜合體質的機會,但是通過高寒一次次出手,依然可以從直線速度、曲線速度以及高寒出招收招,對慣性的抗力,大致分析出高寒的身體強度。
高寒的身體強度應該在高段位的中級武者之上,勉強能夠達到高級武者水準,但是距離武道大師還有相當一段距離。
也就是說,高寒的武道之路,可以避開體質瓶頸,彎道超車直接晉身武道大師——這個推論驚世駭俗,目前他們還不敢完全確定。
“好了,他快到了,我去接待,你們繼續。”陳之方說道。
————————————————
“你好,高寒先生、這位學妹,兩位都請坐。”陳之方手里拿著一份一米的分析報告,指了指對面兩個小型單人沙發,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