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勁東忙道:“李總師,我就是來學習的,還請您一定要多多的指導!”
李林佑呵呵笑道:“小朱啊,你一定要記住,做人不能太謙虛,我可是聽說了,在你新型導彈驅逐艦的設計審查會上,表現很搶眼呢,海軍領導和集團領導都非常贊賞的!”
朱勁東不好意思地道:“那都是我胡亂發表意見,沒想到領導還蠻肯定的,只不過我知道自己的水平,那都是紙上談兵!我還需要向老專家們多多學習。”
李林佑笑道:“是啊,你們這一代年輕人,條件比我們那會兒可好多了。五十年代那會兒,我被國家派到列寧格勒造船學院學習動力專業,那時候學校教的都是燃氣輪機、蒸汽鍋爐、柴油機,潛艇的東西是不能看的,是保密的。學習時,熊國人不發教材,上課做筆記不準帶出來,只能憑腦子記。我們和蘇聯人住在一起,一起學習,一天只能睡兩三個小時。每次考完試,體重都要掉下十幾斤,一個班學下來要淘汰三分之二。”
朱勁東感慨地道:“是啊,所以我們這一代的年輕人,一定要珍惜大好的機會,向老專家們多學習多請教。”
李老的故事,海狼艦船設計研究所的每一名設計師,都是熟知的,李老出生于三十年代初,他僅僅讀過半年的私塾,后來用三年的時間就學完了小學到高中的課程,可以說是一位天才學霸了!與航空工業的一代飛機設計大師楊威院士有得一拼,楊威總師十五歲就自學完高中課程,然后考上了大學。
在熊國學成回國后,李老先是進入海軍部門工作,六十年代初來到海狼艦船設計研究所參加潛艇設計,年僅二十八歲就擔任了海狼艦船設計研究所副所長。
當年李老每天都騎著自行車到武船,與工人和海軍工程師們進行潛艇設計工作,當時可沒有計算機,當時只能搞放樣,專設一個大放樣樓,把各種設備的布置、管路的走向和電纜的走向都畫在地板上,然后再從地板上剝取原始數據,再畫到圖上。
這讓朱勁東想起了后來海狼艦船設計研究所建的“巡洋艦樓”和“航母樓”,這兩個樓在網絡上可是引起了熱議,成為了網紅的。
其實它們就是為055萬噸大驅和國產航母而建的,主要是用于測試和調整新艦的設計方案,有點類似于空軍的新型戰斗機設計時制造的全尺寸金屬樣機。
“巡洋艦樓”和“航母樓”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提前測試艦艇的電磁兼容性能。一般只安裝一部分或者是一個側面的雷達盾面,安裝的方向,朝著無人居住的水面較寬大的湖面,減少測試產生的電磁輻射對附近的影響。
第一代常規潛艇在設計時,大家都沒有經驗,首艇確實出了不少的技術問題,但是李老卻沒有退縮,而是堅持一步一個腳印的,解決這些技術難題,最終完成了第一代常規潛艇的設計研制工作。
現在第二代常規潛艇的設計重任,國家又交到了海狼艦船設計研究所,交給了李老來擔任總設計師,這就是國家對李老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