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勁東一提起泰坦尼克號的沉沒事件,與鋼板有關,李明副總工道:“確實這是極有可能的,對于咱們的潛艇來說,鋼板就更為重要了,只是我們中國的鋼鐵工業還落后于幾個發達國家,沒有好鋼,我們的潛艇設計建造都會受到很多限制!”
說到這些,李林佑和李明,都顯得有些神色凝重,這的確是中國艦船設計師感到很無奈的事情。
朱勁東見兩位老前輩都有些心情低落,于是安慰道:“李總師李副總工,我覺得咱們一定會很快追上來的,我相信隨著咱們的船用鋼板,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我們的潛艇,還有我們的大型軍艦,都會設計建造得越來越好!”
雖然明知道,這只是朱勁東安慰的話,但是兩位老前輩還是笑了。
李林佑笑道:“小朱啊,你這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對我們的造船工業,有什么想法,說來聽聽,正好李副總工也在這兒!”
見兩位前輩都露出期待之色,朱勁東便大膽地道:“船用鋼板,我相信我們用不了多久就會突破,我覺得咱們的造船廠,現在最重要的還是發展數字化造船工藝,最近這幾年,腳盆國大型廠在推進CIMS技術的實體化應用取得了重要進展,節省人工百分之五十,縮短工期百分之二十,獲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目前,國外一些先進船廠基本上都已采用CIMS系統,實現了數字化造船。”
李明副總工驚訝地看著朱勁東道:“想不到啊,小朱同志你對數字化造船還有這么深入的了解!”
朱勁東點了點頭道:“那是肯定的,作為一名艦船設計員,必須要了解和學習數字化造船技術,因為數字化造船就是從數字化設計開始的。咱們中國造船工業,雖然從七十年代開始,就采用了CAM技術,到了八十年代末,又自行開發了CASIS\CADSI\MIS等造船造機系統,加快了造船廠的信息化進程,但是距離數字化造船,還有比較大的差距。最近這一兩年,已經有船廠引進國外先進的造船軟件,應用三維建模技術建立產品電子信息模型。”
看著兩位前輩越來越驚訝的表情,朱勁東自信地道:“CIM和CIMS技術的深入應用,為數字化造船打下了基礎,但是船舶建造關鍵工藝裝備也要跟上,所以我們的造船廠應該大力引進平面分段流水線等先進的自動化造船裝備,并開發我們自己的船舶設計建造軟件,三維舾裝管系設計系統等數字化造船的關鍵軟件,真正的數字化造船,不是以前傳統的計算機輔助設計制造的概念,而是建立數字化的生產體系,技術體系和管理體系,建立數字化設計標準,制造標準,管理標準,建立一個船舶信息集成和數據交換標準和平臺。”
現在李林佑已經完全的相信,朱迎福告訴他的,這個朱勁東,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天才艦船設計師,他總是有獨到而又超前的設計理念。
數字化造船,可不是一個普通的艦船設計師能隨便就說得清楚的,但是朱勁東做到了,而且理念非常的超前。
李林佑高興地道:“小朱同志,說得太好了,看來年輕人,就是比咱們這些老頭子,在觀念上更加的開放,超前,看來咱們中國造船工業,實現數字化造船的重任,就要落在你們年輕一代船人的身上了!”
李明副總工也感慨道:“是啊,想想咱們這些年來,確實是在引進船舶和船用設備設計制造技術的消化吸收和自主創新方面,有很多的不足!咱們的船舶設計軟件大多依賴國外引進,造船核心技術的知識產權歸屬國外造船強國,自主設計船舶往往用鋼量偏高,經濟指標偏低,大多船舶的原始設計來自國外,特別在高新技術船舶方面,還依賴船東或國外設計院所吶。軍用艦船就更不用說了,咱們首先就是應該在軍船的設計建造方面,實現數字化!”
朱勁東作為重生者,自然很清楚,現在包括未來十年,中國造船工業,能夠自主設計建造的船舶種類都很少,在國際船舶**類中,只有六類能夠自主設計建造,另外有幾種雖然能夠造,但是設計只能購買,還有幾種那是不能設計也不能建造,這其中就包括了朱勁東重生前,到德國邁爾造船廠學習交流的大型豪華郵輪。
由于國內造船廠,整體上的落后,導致生產效率極低,人均產值只有造船強國的二十分之一!
國內造船廠的大量浪費、重復施工和返工,包括設計差錯,使得實際工時達到了腳盆國造船廠的十倍左右。
這其中就有設計和生產上的脫節,造成諸多重復勞動和錯誤的出現。數字化造船,不僅是要求在設計上,實現數字化,更要求建造過程也要實現數字化,模塊化,自動化和半自動焊接技術要跟上,才能真正實現數字化造船。
當然要實現數字化造船,需要投入的資金也是海量的,所以即便是朱勁東重生了,也很難在短時間內改變,
朱勁東想了想道:“李總師,李副總工,我覺得咱們的039型潛艇,在設計和建造過程中,可以嘗試慢慢推進數字化造船的技術應用,比如說艇體分段建造和管系分段預裝,如果能夠應用數字化的船舶管系設計和安裝技術,那么就可以縮短工期,降低建造成本。”
李明道:“這個建議我覺得可以考慮,但是在船體分段建造和管系分段預裝這兩個環節當中,大量的管系安裝要在工場完成,又要保證在總裝時可以精確的安裝,這個誤差控制就要非常的嚴格,數字化的設計和建造,應該可以很好的縮小誤差,減少返工!”
朱勁東想到了佛吉尼亞級潛艇的集成化產品與過程開發程序,它改變了傳統潛艇設計建造從概念設計、初步設計、合同設計和詳圖設計,再到建造的流程,它是一種并行進行的,無縫連接的進程。
特別是潛艇有數個艙段,艙段內部及艙段之間遍布著數以百計的電子、機械和電氣系統,系統和艙室的接口上都遇到問題并重新設計和返工并不少見。
但是有了這樣的數字化設計和建造流程,佛吉尼亞級在封閉耐壓殼體時,完成度達到了驚人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如果在下一艘潛艇的設計建造時,應用這種流程,那將會大大提高效率和降低制造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