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
玄國外星文明研究中心。
生命科學研究院。
一間實驗室內。
正在進行小白鼠“換頭手術”。
研究人員提取了一只小白鼠的基因信息,利用3D生物打印技術培育出了除了頭部之外的所有身體部位,現在正在做的,是使用能夠進行納米級別操作的手術機器人,把小白鼠的頭部移植到這副新培育出來的身體上。
簡單來說,就是將小白鼠的頭部,移植到一具全新的身體上。
如果在小白鼠身上的實驗成功,就可以進行人體實驗,將人的腦袋,移植到一具全新的身體上。
如果真的掌握了這項技術,只要一個人的腦袋沒有受到重創,無論他的身體受到多大的傷害,哪怕是炸成碎片了,也可以治愈。
甚至于,一些老年人可以給自己置換一具年輕而有活力的身體,重獲新生,除了大腦衰老以外,身體依然充滿活力。
手術機器人給小白鼠注射了效率和安全性的新型麻醉劑,讓小白鼠進入麻醉狀態。
接著,手術機器人伸出機械臂,從培養皿中,將培育出來的小白鼠軀體運送到手術臺,開始進行移植手術。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
秦國偉等研究人員都目光緊緊的盯著手術臺上的小白鼠。
眼神中充滿了期待。
終于,手術完成了,小白鼠的頭部,移植到了新培育出來的身體上。
隨后,小白鼠從麻醉狀態中清醒過來,小眼睛滴溜溜的轉著,不過,它身體的其他部位卻沒有任何動作。
研究人員用工具輕輕觸碰了一下小白鼠的身體,小白鼠依舊只是轉動眼睛,頭部以下的身體部位沒有任何動作。
“這次實驗失敗了。”
秦國偉眼中掠過一抹失望的神色,不過,他沒有表現出來,而是給其他研究人員鼓勵:“已經很不錯了,最起碼,換頭手術成功了一半,只要我們繼續研究,肯定是能成功的。”
又跟實驗室內的研究人員交流了一會兒,秦國偉便離開了這里,來到了另外一個實驗室,這個實驗室的研究項目是記憶灌輸技術。
陸青山傳送到藍星的技術,只有記憶和意識數據化,至于記憶灌輸技術,還是需要人類自己研究的。
物理研究院。
聶云正在撰寫一份提案,建議國家在月球上建造環月球粒子對撞機。
粒子對撞機,簡單來說,原理是通過磁場給已知粒子加速,使粒子獲得接近光速的速度,撞擊待了解的粒子。當用接近光速的已知粒子撞擊待測粒子時,待測粒子將會被徹底撕毀,從而得到更小的粒子,通過測算這些撞擊后的顆粒來分析它的屬性,能夠讓人類對微觀世界有更深的認識。
人類想要了解物質的最基本規律,想要更深入的了解宇宙的真相,就必須擁有粒子對撞機。
目前,藍星上最先進的粒子對撞機,坐落于地下一百米深處,總長度27公里,由34個國家超過兩千位物理學家所屬的大學與實驗室所共同出資合作興建,建造費用高達數百億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