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不可能是金球和奧斯卡。
因為哥倫比亞在買下了《彗星》的版權之后,本想直接填充片庫的,但是看到《彗星》在華夏居然拿下了千萬票房,這讓哥倫比亞動心了。
但畢竟是華夏的科幻片,而且是極小成本的科幻片,所以哥倫比亞采用的是點映模式。
毫無疑問,影評人對《彗星》這部電影的評價都不錯,綜合評分達到了8.1分,這讓哥倫比亞有些興奮。
于是,哥倫比亞擴大了點映規模,但可惜的是觀眾的評分和票房相差較大。
《彗星》在IMDB上的評分達到了7.1分,直接排進了top250榜單!
但是其票房僅有可憐的168877美元!
雖然因為是點映,所以排片極少,但更多的還是美國人對于亞裔的臉盲癥,以及不愛看字幕的習慣,加上電影有些燒腦。
估計不少美國人一邊看字幕,一邊腦子還要思考,導致思維跟不上,完全看糊涂了。
而且現階段美國人可能對華夏的功夫、武俠片更感興趣,至于華夏科幻?
完全沒有概念,所以很多人都不會走進電影院觀看,于是才會出現這一凄慘的票房!
所以,《彗星》點映結束就直接下畫了!
但事情還有反轉,在票房上慘敗的《彗星》,卻在碟片出售及租賃市場引起了一波熱潮。
顯然影評人的高評分,以及IMDB的7.1分起到了關鍵作用,特別喜歡這類科幻懸疑影片的人愛上了這部電影。
而且不像在影院,電影是一放而過,影碟卻是可以暫停,回放,乃至多次觀看,尋找細節的!這無疑是這類片子的愛好者最愛的方式。
僅僅一個月的時候,《彗星》在碟片出售及租賃市場就賣出了60萬美元,這已經超過買下《彗星》版權的價格了。
這還是第一個月,可想而知,戴維斯做了一筆十分劃算的買賣,這也愈發加重了戴維斯對陳昊的看重。
不過,現在戴維斯想的卻是壓價,賺取更多的利潤。
“你的電影大概什么時候能夠完成?”戴維斯問道。
“最快的話應該在4月底就能夠完成,最遲5月中旬。”陳昊想了想說道。
因為《月球》更多的是男主一個人的獨角戲,所以估計一個月就能夠拍攝完成,主要是后期特效制作需要時間。
不過現在特效可以與拍攝同時進行,時間應該會縮短不少。
“那真是不巧,美國5月份還真沒有什么有影響力的電影節。”戴維斯笑著說道。
現在,戴維斯卻是不想陳昊的電影參加電影節,免得名氣上來了,到時候買版權就得多花一大筆錢。
“實在不行的話,那就只能報名戛納了。”陳昊笑道道。
“戛納?”戴維斯聞言眉頭一挑。
雖然好萊塢對于歐洲三大可能不是很以為然,但歐洲三大的影響力無疑是世界級別的。
而和威尼斯更看中前衛、獨特的電影特質,以及柏林更偏愛意識形態不同,戛納是文藝性和商業性并重,而且是全球最大的電影交易市場。
不過,想想戛納可不是什么釜山國際電影節,亦或是寶島金馬獎這樣的地域性獎項,而是全世界優秀的電影共同角逐的競技場,陳昊想要從中脫穎而出,希望太渺茫了。
“那就預祝你能夠獲獎了,到時候我一定親自去道賀!”戴維斯好笑道。
陳昊卻似乎沒聽出戴維斯話里的笑意,淡然道,“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