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陳昊一番晨運之后,才又開始了一天的宣傳。
陳昊也從東寶那里知道了女孩名叫新垣結衣,怪不得眼熟,原來也是一個聽過大名的。
可惜的是,陳昊沒有再度一親芳澤的機會,當晚便直接飛回了內地。
等陳昊回到帝都的時候,已經又是新的一周來臨。
陳昊直接來到了昊天,還沒進辦公室就問道,“票房成績出來了嗎?”
“數據暫時還沒有發過來,不過應該快了!”小穎回道。
陳昊聞言點了點頭,隨即便準備處理公司事務。
但是因為心里記掛著《2012》的票房,所以有些無法靜下心來。
畢竟這部電影投資2.5億,加上宣傳更是接近3億,更重要的是陳昊在韓三品面前立了軍令狀了。
同時,雖然陳昊知道《奪寶奇兵4》無法阻止《2012》奪冠,但是票房多少還是會受到影響的。
下一周又要迎來吳白鴿的歷史巨制《赤壁上》的挑戰,所以《2012》的首周至關重要!
嘗試多次,實在無法靜心之后,票房數據又沒有送來,陳昊便上網看起了《2012》的影評。
陳昊首先進了自家的逗瓣網,很快就找到了《2012》。
影評人評分7分,這是陳昊所有電影在逗瓣網上的最低分了,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分數還會繼續降低。
不過,陳昊對此倒是有所預料,畢竟《2012》最大的賣點還是在特效上,所以在人物刻畫和劇情方面都有些單薄。
而觀眾的評分則要高上不少顯然,對于觀眾而言,震撼人心的視覺特效滿足了絕大多數觀眾的觀影需求,大部分觀眾都是沖著特效去的,然后得到了一個滿意的效果。
“《2012》有足夠的自身實力去吸引觀眾,想賺錢而技術含量低下的商業產品太多了,《2012》畢竟還是拿出了很多有意思的東西,包裝出很多概念,釋放出不少善意。
影片不復雜,無非就是逼真特技加一些爛熟的劇情,最后一秒的生死懸念等等,但它把這些東西、各種元素糅合得讓觀眾目瞪口呆,幾乎達到了銀幕所見和想象力的極致。
至于影片的驚悚感,這基本是“過山車型”,間隙式地給予觀眾相應的驚喜。
不過作為國產電影,能夠將特效拍攝到如此程度,甚至超過了大部分的好萊塢電影,這點必須加分!
科幻片,還是得看陳昊啊!
陳昊也不愧是國產科幻電影教父,可謂一個人撐起了亞洲的科幻片!
不過在接連拍攝了《我是傳奇》、《環太平洋》和《2012》之后,其實大家或許也會想念曾經的《月球》和《第九區》吧!”
---杜天子(逗瓣特約影評人)
“足載影史的末日傳奇
誠然無論從故事架構還是人物塑造來說,《2012》整體來看都顯得并不出色,但不可否認,在長達140分鐘的時長里,電影做到了未有一刻令人困倦。
當原本只能得見臆想的世界末日,被如此真實震撼的被呈現于銀幕,那驚心動魄的特效場面所留給觀眾的只有屏息以待。
陳昊利用人們對災變末世的恐懼引人入勝,又用人性中所留存的種種光芒,弘揚以人性的美好,上演了一場足載影史的電影傳奇。”
---赤銅1982(著名影評人)
“《2012》:文化工業時代憂郁的童話
看完《2012》之后,如果想從《2012》中走出來,想從世界末日的陰影中走出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或許這只能去責怪導演影片拍攝的精巧技術,只能怪自己完全融入了劇情。
片中毀滅的鏡頭不時的閃過腦際,人類面對災難時的驚慌失措又激起了悲天憫人的情懷,情感上的激蕩起伏或許正是導演想要得到的直接效果。
但作為個人而言,影片所表達出來的對于人類命運的反思才是影片真正的精神所在。《2012》是文化工業時代憂郁的童話,是用童話演繹的一段人類文明啟示錄。
《2012》給我們的啟示也具有普世性意義,這超越了傳統災難片所追求的單一主題。
《哥斯拉》表現的是人類對核廢料任意處理所導致的災難;《獨立日》則顯示了人類在面對外星人攻擊時所表現出的不屈不撓的精神特質;《后天》再次強調了生態環境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