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不在局限于這些單一的主題,而是上升到了人類文明的最終歸屬這個層次上,這就囊括了人類社會幾乎所有的社會問題而具有了一種哲學的范疇。
當下人們總是對各種問題爭吵不休,但是當人類真正面臨滅亡時,這些問題也就不再稱其為問題了。
《2012》就為我們提供了這樣一種情景假設,讓我們在藝術構造的現實中去面對這樣一場悲劇演出。
當我們真正發現生命是如此的脆弱與易逝時,我們是否會思考人生旅程的意義;當我們走出電影,走進現實,是否會對現在的生活有一種全新的認知。
《2012》帶來的視聽盛宴讓我們感到意猶未盡,而它帶來的對于生命、文明等哲學命題的思考則讓我們經受了一番精神上的洗禮。
這部影片在上映之初被普遍認同為災難片的終結之作,雖然陳昊是第一次拍攝末世災難片,但從目前的影片效果來看,這部影片沒有辜負觀眾的期待,而陳昊也交出了一份滿分的答卷。”
---賞花品玉(影評人、劇評人,專欄作者,影視行業觀察者)
……
大多數時候,影評人的思維和普通人是不一樣的,你覺得很普通的東西,他能夠給你解釋出很多讓你意想不到的層次,境界。
《2012》的劇情的確很簡單,但是影評人可以給你上升到哲學的層次,讓你不明覺厲。
不過這是好事,說明影評人看好這部電影,對于影片的口碑也大有好處,陳昊也是偷著樂。
但是再一想,這不會是昊天請的水軍吧!
當然,負面的評價也有不少,比如“技術層面硬傷很多,特技始終與劇情割裂”、“劇情薄弱,純粹的商業作品”。
“是《泰坦尼克號》、《海神號》、《天地大沖撞》、《天崩地裂》、《活火熔城》中特技鏡頭的重新剪輯、拼湊,無創新之感”等等。
陳昊對此只是撇撇嘴,應該是華藝和承天請來的水軍!
對于這些負面評價,陳昊都是匆匆略過,然后看起了觀眾的評價,相比起專業影評人的評論,陳昊更在意觀眾的反饋。
畢竟真正掏錢進入影院看電影的還是觀眾,他們的口碑才是《2012》最終票房的關鍵。
華娛小記者:《2012》是一部做到了極致的末世災難片,它就屬于那種我們明知道會看到什么,但當你看到的時候還是會感到震驚。
青蓮地球:2012,華夏救了全世界!(我似乎忽然明白為什么光電會通過這部影片了!)
我是1875:這特效也是沒誰了,看的時候好震撼,但是看完電影應該會有很多人反思吧,會不會有一天地球真的就這樣毀滅了。
我們應該保護地球保護環境。這句話連小學生都懂,但是沒有幾個人能真正做到。還有就是,有機會存活下去的不是有錢人就是國家的人。那我們呢……
深巷閑人:故事俗套,表演平庸,情節狗血,硬傷不少,但都無法影響特效的無與倫比和登峰造極。
這是我們從最頂級科幻小說中才能想象的畫面,居然有人真的做出來了,而且是這樣淋漓盡致的表達,不得不說一句,陳昊太牛逼了!
找好書打發無聊:特效真的做得很好,很震撼,非常好看的一部片子,太值回票價了!
現實太殘酷1:《2012》告訴我們,從來就沒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解放全人類世界,全靠華夏特色社會主義。
高冷酷拽大魔王:這是我看過最好的一部災難片,確實嚇人,特別是當地震海嘯來到跟前的時候,那種壓迫感太壓抑了。
其中最深刻的印象還是那個藏族的喇嘛,那種淡定又有幾個人可以做到,太了不起了!
讀者1533296848328111:華夏又一次拯救了世界,上一次是在《環太平洋》!哈哈哈……
……
陳昊看著觀眾的評價心情很舒暢,雖然也有不少觀眾指出影片的硬傷很多,劇情也蠻俗套的,但是毫無疑問特效震撼到了每一位觀眾。
對于特效這一點,基本讓所有觀眾都滿意,而這也是《2012》最大的賣點。
影片最大的賣點能夠讓觀眾滿意,那么這部電影的票房肯定就不會差。
加上陳昊四大導演的票房號召力,應該會有個不錯的首周票房。
“陳總,《2012》的首周票房數據已經出來了。”小穎突然推開門跑到了陳昊身邊,將一張A4紙遞給了陳昊。
陳昊聞言立即接過,定睛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