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酒店,陸陸續續已經來了不少人,聽老板說,今天是他七十大壽,卻只擺了十五桌,三分之一給了貴賓,三分之一給了親戚朋友,剩下好分之一就是給他各個保險柜的,算起來也算重視了。
祝壽環節過去,大家吃飽喝足之后,便是送禮環節了,這時候其他貴賓和親戚朋友已經走光,只剩下幾桌的保險柜。
為了小心謹慎,主家還讓他們關了手機,知道的是祝壽,不知道還以為地下社團開會呢。
鐵剛馳坐在一間包廂里,古玩店老板三三兩兩輪流進去送禮,進去時候手上滿滿當當,出來時候兩手空空。
這老爺子六十多歲從崗位下來,現在七十歲,滿打滿算已經有上百件收藏品,比許多收藏家耗盡一生還要多,而且也不知道他還能活多少年。
在場的古玩店老板臉上都盈著笑容,心里估計都在咒罵著鐵剛馳趕緊入土為安。
不過看老爺爺硬硬朗朗的,還能啃三雞腿,這些店老板心愿很難達成了。
劉宇辰的老板并不急,在包廂外和人攀談談笑,期間也介紹劉宇辰給各自認識。
古玩街上的店家大多時候都是躲在自己店里打秋風,平時也沒有什么集體娛樂活動可供大家互相認識。
這會趕上鐵剛馳的壽宴,倒把這些人給聚齊了,各自抱怨行情冷清,客不識貨,生意難做之類,當然也會聊一聊遇到的奇聞怪事。
玩古董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些癖好,就有一人說,他就碰上一個主顧專門收藏尿壺的。那玩意就算是皇帝用過的,估計也沒人愿意買回去擺客廳。
等到人差不多送完走人之后,劉宇辰他們才進去,一同進去的還有上次劉宇辰買畫的那家店的老板,木老板。
給鐵剛馳道了一聲“福如東海壽比南山”之后,對方當場就給開出送出去的禮物。
平時大家送禮收禮,一般都不會說當著送禮的人拆開看是什么。
這是古來養成的尊重和包容習慣,有句話說禮輕情意重,送出去什么收到什么,先放在一邊,和和氣氣送客人出了門,自己關上門來再打開,也好對那些魚目混珠的禮物放肆地大罵。
國外卻不一樣,正好相反,他們習慣當場打開,即便是禮物不好也要表演出驚喜的神情,好讓送禮的人滿意而歸。
鐵剛馳當著送禮的人直接打開壽禮,也不知道他是受了國外風俗的影響,還是他就認為這不是壽禮,這是他應該收的債,或者說是租,就像舊社會的土地主一樣。
壽禮打開來,兩家竟然都是一樣的折扇,木老板那邊是一扇玉骨紙面的登高望遠圖,劉宇辰老板的則是象牙骨綢面的仕女圖。
兩把折扇看起來都十分精致,在明眼人眼里,兩把扇子已經高下立判。
紙質的扇子很難保存下來,這在珍惜程度上已經勝了劉宇辰老板一籌,加上木老板那扇面上題詞落款的人還是一位知名的書法家,這就再勝了劉宇辰老板一籌。
劉宇辰倒是好奇起來,大家都是為了應付作業而寫的作業,木老板怎么會這么下苦功砸重金送禮呢。
鐵剛馳拿著兩把扇子比了比,終于還是放下劉宇辰老板那把,抬頭看向了木老板。
“你這把不錯,被扣的東西你過幾天去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