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三石回頭和洪大守交換了一下眼神,大概就是不要輕舉妄動的意思。暫時應該不會有什么生命危險,就當去見識一圈。
拖拖拉拉走了兩個多小時,一座并不怎么廣大的城池出現在眾人眼前。
“瑞興郡城到了。”韓三石說了一句。
領頭的大漢瞪了一眼韓三石,示意三人不許交流,但也沒有說什么。
走得近,才看的仔細。瑞興郡下遮蔽住了原野的各種窩棚,還有草窠子。烏泱烏泱的人團團包圍著瑞興城,一眼望不到邊。
好嘛!難怪平山郡往北幾個里洞都見不到人,原來全都在這兒呢!
南川店鐵定是遭了這伙人的攻擊,所有的生口也被裹挾到了這瑞興城下。
至于面前的這座瑞興城,洪大守有些印象。他不是簡單的夯土城墻,他是朝鮮北部比較多見的壘土城墻。
平地上堆土坡,外面傾斜度較小,同時使用切割后的石塊,建造石壁。里面的坡度較大,但是也就不需要專門建設上城下城的走道,因為隨便哪處都是緩坡,都可以登城作戰。
不過這個城墻頂天了也就五米高,大部分地段只有四米冒頭。至于什么“勝字號神威銃”,“英字號將軍銃”,根本沒幾個,而且能不能施放還是個大問題。
城內的郡兵,這算是軍事機密,洪大守沒什么印象。但城頭上旗幟不多,雖然攢動的人影不少,但旗幟少說明正規軍少。
“鄭神師統帥神軍三萬,今日必克瑞興!”
領頭的那人倒是志氣高昂,可穿過圍城營地的洪大守嗤之以鼻。
這也配叫軍隊?一個能稱得上兵的人都沒看見,全都是被裹挾的百姓。大概是由于一路席卷過來,這所謂神軍還能開得起飯,大多數人居然還挺開心,樂呵呵的。
外圍大概也都是婦孺老弱,尾隨著隊伍,混口吃的。
到了內環,勉強看到一座還算是兵營的小營,區別只在于有一道木柵欄。
“跪下!在這等著!”
【注1】:朝鮮后期可以說是讖緯書極為流行的時期,除了十分有名的《鄭鑒錄》之外,還有《南師古秘訣》﹑《鄭北窗秘訣》﹑《土亭家藏訣》等等。
按《鄭鑒錄》的記載,某天鄭鑒與李沁(書中虛構的傳說性質的人物)在金剛山上進行了一場隱秘的對話,而此書中記錄了鄭鑒當時所說的話。
鄭鑒主要是說天下即將大亂,發生戰爭時一定要躲到所謂的勝地避難,亂世之后,李氏王朝滅亡,之后會出現一個沒有尊卑貴賤沒有男女差別的平等的鄭氏王朝。
實際上,“鄭真人”或“鄭道令”出世來拯救民眾的傳言在朝鮮后期非常流行,這大概是與朝鮮歷史上出現的幾位重量級的“反賊”恰好都姓“鄭”有關。比如朝鮮初期被太宗李芳遠指為“逆賊”而被誅殺的權臣鄭道傳,壬辰戰爭爆發之前被撲滅的鄭汝立一黨——此案牽連致死的人數多達上千,以及1623年仁祖上臺之后被肅清的鄭仁弘。
當時朝鮮社會還盛傳“木子亡,奠邑興”的流言,“木子”為“李”,“奠邑”為“鄭”,這流言將李氏將亡,鄭氏將興的意思表達得非常露骨。
(部分引用自澎湃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