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關不必去贅述,前人照抄百科水字數的太多太多了。使節團過山海關這個大站,就算進了永平境內,距離燕京真的就不遠了。
論理說這時節,使節團是不必去燕京的,要么去避暑山莊,要么去圓明五園。滿清的皇帝天氣轉熱以后一般就不在燕京皇城內居住了,到了秋天還要去木蘭圍場秋狩,召見蒙古王公。
不過這次有所不同,嘉慶原配皇后去世,如今冊立新后鈕鈷祿氏,所以使節團一點冤枉路都不用走。直接甩開腿,大路朝燕京走去就行。
連走了六天,李禧著雖然是顛著走的,但他是行商出身,終究身體還可以。而且干這行的,沒有一個不是性格堅毅之輩。能在李朝北部做行商,身體不好性格不堅的根本做不了。
有個小故事是說這些背著貨物在群山中穿行的行商人,李朝北部的冬天有多冷不需要廢話吧。可是再冷也要過年啊,再冷也有生意要做啊。
有人專門從海邊收買干鲅魚等年貨,然后在過年前冒著及膝的大雪,往咸鏡道平安道的山間城鎮送年貨。
冬季野外天冷,不僅晚上冷,白天也冷得很。很多行商人為了在嚴寒中保持清醒和身體溫熱,居然在舌尖下含著砒(屏蔽)霜!
用砷化物的劇毒來刺激自己的身體,保證身體的狀態。所以很多行商人五十歲時就會身體狀況快速敗壞,有些人甚至會在某個冬天,在渾身刺骨的疼痛中去世。
而此刻李禧著不過二十歲的樣子,正是精力最足,身體最好的時候。雖然挨了一頓毒打,甚至還有內出血的癥狀。但一口參湯吊住了命,大夫也是好大夫,幫他止住了血。
如今兩個人已經能一道躺著,抵足而臥,開始談天說地。
洪大守以前根本沒有文人圈子混,沒有字號。李禧著是個中人行商,更不可能有字號。倒也不用虛頭巴腦的以字稱,喚雅號了。
“山海關古稱榆關,一直是幽燕之咽喉。”洪大守過山海關就順口提了一句。
“是啊,女直能入關,皆賴山海關吳賊獻關而降,不然哪有他們定鼎中原的好事。”
“吳賊嗎?你也知道易代故事?”
“走南闖北,總是能見到一些。”
這下洪大守來了興趣,乾隆年間可是XX獄的巔峰。為此而死的人數以萬計,很多易代的故事都被強行掩蓋,或者篡改。
就李朝而言,雖然有一定的記載,但是很多事情也不為普通人所知。畢竟不是什么網絡普及的年代,像史書這種東西,平民一輩子也不可能看到,甚至連史書長啥樣,封面是藍皮紅皮,可能都不清楚。
李禧著一個中人,就算走南闖北,見識的人情事故很多,但怎么會知道一百多年以前的歷史呢?
“卻是稀奇,我從書中也不過知道一二罷了,你是從哪兒?”洪大守明清易代的事知道的清清楚楚,只不過故意藏拙罷了。
“你知道鹿兒島嗎?”李禧著還不能動彈,只能偏過頭,問洪大守。
“鬼石曼子島津義弘!”
“洪大哥果然見識廣博,通曉古今,連這些都知道。”
鬼石曼子這個稱號算是中朝一起送給島津義弘的,因為島津二字發音是“西媽茲”,然后就寫作或者傳作“石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