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中年男子竟然聽的熱淚盈眶,緊緊的抓著洪景來的手,說話都有些語無倫次了。
“談不上談不上,不過是歷任地方,久見生民疾苦,日常思之而已。”
“那別處呢?他國百姓如何呢?”急迫之情,溢于言表。
“閣下著相了,以鄙人一己之力,哪里能救天下之百姓?”
“欸………是老夫孟浪了!”
“因地制宜,善用民力!這八個字贈與閣下!”
那中年男子慢慢松開洪景來的手,往后退了三步,跪在榻榻米上,恭恭敬敬的向洪景來行了一個大禮。
“我今日既然受閣下這一拜,那也不保留什么了。”
“貴國歷年來輸入洋貨,除享保左近五十年以紅銅輸出不致金銀流出外,金銀日益流出,據估算總值不下黃金一千萬兩吧。”
“此事白石公(新井白石)早有預見,幕府多次下令禁止貴貨流出,然無可阻擋。”
“教民稼穡之外,亦當出產可輸出于外之物。譬如荷蘭,據在下所知,去年一年便自清國購買茶葉二十萬斤,且猶自稱不足。”
“茶葉嗎?”
“貴國茶葉栽培亦久,且種茶占山地,不占良田,百姓熟練。”
“其實生絲亦是如此,不過貴國所產之生絲,雖然數量不小,但品質稍差,遠遜于清國所產。既不如第一等南潯湖絲,亦遜于第二等杭嘉麻黃絲,僅與三等粗絲差相仿佛。”
“這般嗎………”
其實這時候以中國為代表的東亞特產,茶葉、生絲、瓷器、棉布等貨物,尚且還有一定的競爭力,再過約八十年到一百年,就基本集體完蛋了。
歷史教科書上那段大英帝國的紡織業繁榮是踩著三百萬印度紡織工人的白骨而誕生的,可不是什么假話。
工業葛名最先展開的紡織行業,大大的搶占了世界的紡織物市場。機器生產的工業方式遠勝于手工業家庭紡織的小戶經營模式,既能保證一定的質量,又能極大地提高效率。想不超出都難。
隨后印度阿薩姆、斯里蘭卡(錫蘭)等地的茶葉種植園發展,英國人直接在當地加大對茶葉產業的投資,制定了細化的標準,隨即逐步接管了東亞的茶葉出口。
歐洲本土的制瓷業又逐步的建立和發展起來,不再完全依賴于東亞的瓷器進口。
生絲嘛也就不提了,有興趣的可以去查查日本生絲業的發展。
這是一個西進東退的年代,但是也是一個充滿機遇的年代!
“先生所言,老夫勘行之后,便會代為上奏御様!”
“不知閣下是?”
“在下村上因幡守島之丞!”
“這位可是三千石幕府大身旗本,源出清和源氏滿快流,代代相傳的天下名門。”間宮倫宗也幫著介紹。
“閣下既有布衣之上的身份,想必在幕府有所任職吧。”
“忝任幕府御勘定方,武藏國普請奉行!”
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