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浩跨步上前,身手抓住了士兵的拳頭。
“你是什么人?我勸你不要多管閑事。”士兵看著張浩說道,語言中帶著威脅之意。
張浩摸出一貫五銖錢,扔給了士兵。
“這位先生的關稅我出了,這些錢可夠了?”張浩淡淡的說道。
“夠了夠了。”士兵趕忙點頭。
隨隨便便能拿的出一貫錢,還一臉的無所謂,這人定是有些權勢之人,可不是自己一個城門守衛能得罪的。
“先生,請。”張浩微微一笑,對老者說道。
“壯士,這……”老者看著張浩想要說些什么,卻被張浩打斷。
“先生,此處不是說話之處,我們城內再敘。”張浩笑了笑說道。
“唉……”老者嘆了口氣,搖了搖頭,帶著少女向城內走去。
張浩和童飛幾人緊隨其后,走進城門,和老者找了個酒館坐了下來。
“壯士,老夫觀你也是憂國憂民之人,不然不會吟出“何日王道平,開顏睹天光?”此等佳句,可是怎么又做出如此助長不正之風之舉呢。”
老者還沒等坐穩,便問出了心中的疑問,本來他聽過張浩的詩句,對張浩很是欣賞,卻對張浩給守城士兵錢的舉動有些不滿。
張浩有些無奈,看來這老頭是個固執之人啊。
“小子斗膽,敢問先生尊姓。”張浩起身,微微施禮問道。
“老夫蔡邕,蔡伯喈。”老者淡淡的說道。
張浩聞言一愣,蔡邕避難江南十二年,直到董卓掌權時,才強召為祭酒,怎么會這個時候出現在洛陽呢。
蔡邕早年拒朝廷征召之命,后被征辟為司徒掾屬,任河平長、郎中、議郎等職,曾參與續寫《東觀漢記》及刻印熹平石經,后來因與司徒劉郃不和,被劉郃誣陷,被流放朔方。
“小子張浩,張子瀚,見過先生。”張浩趕緊深施一禮,恭敬的說道。
“哦?可是康成兄義子?”蔡邕驚奇的看著張浩問道。
“正是小子。”
有了鄭玄這層關系,蔡邕與張浩關系倒是親近了不少,和張浩嘮起了家常,還把童飛三人介紹給了蔡邕。
而蔡邕也把自己身邊的少女介紹給了幾人,少女名蔡琰,表字文姬,是蔡邕的女兒。
張浩看了一眼這個歷史上博學多才卻又命運多舛的女人,蔡琰博學多才,擅長文學、音樂、書法。
曾著錄有《蔡文姬集》一卷,卻已失傳,只有《悲憤詩》二首和《胡笳十八拍》。以及“文姬歸漢”的故事,廣為流傳。
初嫁于衛仲道,丈夫死后回家。南匈奴入侵時,為匈奴左賢王所擄,生育兩個孩子。曹操統一北方后,花費重金贖回,嫁給董祀。
“子瀚啊,我還是不太理解,你給那城門守衛錢財,豈不是助長他們的氣焰,讓他們變本加厲的盤剝百姓。”聊了一會,蔡邕還是問到了這個問題。
“伯喈先生有所不知,如今大漢朝廷**,如果不是上面吩咐,他一個小小的城門守衛,怎敢如此明目張膽的收取入城關稅。”張浩淡淡說道。
“子瀚此話何解?”蔡邕問道。
“小子以為這些士卒只是奉命行事,就算您能收拾的了這一個,后面還有千千萬萬的士兵會如此做。”
“那老夫就把源頭搬倒。”蔡邕堅定的說道。
“先生,這源頭可不是那么搬倒的。”張浩笑了一下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