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大融合,肯定是行得通的,后世可是幾十個民族都能非常好的生活在一起的,只是想要達成,卻并不那么容易。
“不知子瀚現在可有什么計劃。”蔡邕已經被張浩的這個想法給吸引了,很難想象,如果真的成功了,那大漢將強大到什么地步。
“具體的計劃還要到時候視情況而定,每個民族的情況都不一樣,肯定不能用同樣的辦法,要因人而異,因地制宜。”張浩想了想說道。
“近期的計劃呢?”聽到張浩說還沒有計劃,蔡邕多少有一些失落。
“近期的話,首先就是買個官,還得是地方官,這樣就有機會發展自己的勢力了,有些事情做起來就名正言順了。”
“之后就是先在自己的勢力范圍內推廣新式作物,糧食是一切計劃的先決條件,只有有充足的糧食才能開展下一步計劃。”
“先在最簡單的就是天智所在的挹婁,已經有人在那邊開始教授他們漢文化了,而且他們曾向我許諾,只要我幫他們擺脫扶余人,他們就會服從我的安排。”
張浩不緊不慢的說道,蔡邕卻非常吃驚,沒想到張浩已經開始在改造一個民族了。
這個卻是他誤會張浩了,張浩原本沒準備要收服挹婁,同意張武留下傳授他們知識,知識想讓他們生活的好一些而已。
直到他下定決心要參與到這次爭霸之后,才決定收下挹婁族,并想出這個民族大融合的計劃。
“子瀚,不知我能做些什么?”蔡邕期待的看著張浩,想為這個偉大的計劃,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先生可以隨我回去,廣收門徒,培養人才,以后肯定需要大量的人才去教化那些邊族,這個就要仰仗先生了。”張浩眼睛一亮說道。
“對了,子瀚,過些日子,找個地方,舉行一個拜師儀式,老夫現在在士人中還算有些名望,到時候將我們的關系公布天下,也能吸引一些士人。”蔡邕激動的說道。
其實他說的只是一個方面,還有一個方面他沒有說出來,也是他的一點點私心。
現在這些士人,都注重名望,張浩這個想法如果實現,必定名垂青史,能做他的老師,必定也會萬古流芳的。
“多謝先生。”張浩笑了笑施了一禮。
“唉,說來慚愧啊,我還沒教你什么呢,倒是在子瀚這學到了不少啊,真不知道收了你,能教你什么。”蔡邕老臉一紅的說道。
在他看來張浩現在的學識已經很豐富了,而且眼界甚至還在自己之上,他還真怕自己沒什么能教張浩的。
“先生說的哪里話,誰人不知先生才華橫溢,除了通經史、善辭賦之外,又精于書法,擅篆、隸書,尤以隸書造詣最深,所創“飛白”書體堪稱一絕。”
“不僅如此,先生還博學多才,精通文學、數術、天文,還非常擅長撫琴,小子要跟先生學的東西太多了”
“哦?看來子瀚對老夫是了如指掌啊,連老夫會撫琴你都知道。”蔡邕聽著張浩的話,露出一抹笑容。
“先生大名,早就天下皆知了。”張浩笑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