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謙這個時候雖然已經是徐州刺史了,不過卻并沒有出現,連聲援都沒有,可能是因為他小時候是個孤兒,好不容易爬到如今的地位,不敢輕舉妄動吧。
歷史上的陶謙小時候是孤兒,好學,性格剛直,有高尚的節操,后舉孝廉,拜尚書郎,授予舒令。
后遷幽州刺史,征拜議郎,參車騎將軍張溫軍事,西討韓遂。后來黃巾起兵徐州,就讓陶謙做徐州刺史,大敗黃巾軍,就留在了徐州做刺史。
后來董卓之亂,十八路諸侯討董,天子遷都長安時,陶謙還遣使過去納貢進獻,并因此得到犒賞遷安東將軍、徐州牧,封溧陽侯,由此看來沒有出現在聯軍中也很正常。
還有一個馬騰,馬騰早在漢靈帝末年便與邊章、韓遂等在涼州起事,反抗朝廷,被稱作是三輔之亂,現在的他,還是一個反賊呢。
另外,這次會盟的這些諸侯,也叫作關東聯軍,顧名思義是函谷關以東的聯軍,西涼的馬騰自然不會在此之列。
況且馬騰和董卓的關系還是不錯的,在造反之前就是董卓的手下,董卓進京之前還拉攏過馬騰,只不過他去晚了,馬騰入京的時候董卓已經死了。
再說了,馬騰要是想參加聯軍,只有三條路可以走,一個是過長安、洛陽,出函谷關到酸棗會盟,不過洛陽董卓能不能讓他過去就不知道了。
還有一條就是走南安、天水、武都、漢中、上庸、襄陽、宛城、許昌、陳留到酸棗參加會盟,不過按照當時的交通水平,不說走不走的通,等他到了,黃花菜都涼了。
還有一條更離譜的,那就是一路向西,穿過西域,直達歐洲,坐船到美洲,再過白令海峽、西伯利亞然后回到中原參加會盟,然后,沒有然后了。
再說在座的這些人,除了張浩,多少都與袁家或多或少的有些關系,基本上會分成兩隊,站在袁紹和袁術的背后。
如此一來,張浩坐在大帳中就有些尷尬了,合著玩了半天,都是他們老袁家的人,就張浩一個外人。
當然,這些人雖然都與袁家有著這樣那樣的聯系,但是也不是說就緊密的團結在袁家周圍的,同樣是各懷鬼胎。
而此時的曹操、劉備、孫堅三人,現在的曹操還是挺正直的,也是真心想要討董的,至于說曹操是梟雄,怕是后來才在心態上有的變化的吧。
歷史上,曹操在衣帶詔事件之前還是忠于大漢的,總是以匡扶漢室為己任,當小皇帝劉協脫離叛軍魔掌時。
曹操為了給天子保留最后的顏面,給漢室保留最后的尊嚴,不至于劉協等人流落野外,時常受流民亂軍侵擾,主動迎歸天子。
但是劉協一來就想篡權自立,架空曹操,你篡權就篡權,自立就自立唄,竟然還想要殺掉曹操,當時要是劉協成功,怕是曹操這一大家子外加忠于他的部下,絕對沒有好下場。
可能是天子真的傷了他的心吧,從此以后,他不再是從前那個想中興漢室,流芳百世,敢于冒死刺殺奸臣的熱血忠臣。
徹底破滅了漢室的功臣,德配周公,功比姜尚這個夢的曹操,開始走上了梟雄之路,對小皇帝越來越不敬,挾天子以令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