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小學生里也是有玩家的階級劃分的。
蘇文心里的想法越發清晰起來。他循循善誘,“加入有一個跟手機這么大的游戲機,上面出了很多有趣的游戲,游戲機差不多……嗯……幾百塊錢,有實體按鍵的那種,你會考慮買一臺玩么?”
“那得看游戲好不好玩了!幾百塊錢不算特別貴,要是游戲質量不錯的話,就考慮入手。”小杰道。
“可是這種掌上游戲機性能比不上電腦,上面的游戲雖然好玩,畫面卻不怎么樣,你能接受么?”
“這有什么不能接受的?我可不是畫面黨!”小杰難得認真了起來,“只要游戲性好,我是忽略畫面的,我可是硬核玩家!別把我想得那么膚淺好不好!”
蘇文哈哈大笑,“好,好!好你個小硬核!”
蘇文都把小盆友們笑懵逼了,心想這位老哥咋了?突然就笑瘋了呢?
蘇文開心是因為,他忽然發現,自己或許能夠另辟蹊徑!公司后續的發展計劃,好像可以確定了!
那就是——做個掌上游戲機出來!
據蘇文所知,平行世界的掌機并沒有形成規模,都是十來塊錢那種,只能玩俄羅斯方塊、坦克大戰的小玩意兒。
拜雅達利危急所賜,平行世界的游戲發展陷入了好長一段時間的停滯。好不容易重新起來后,手機就出現了,自然而然的,掌機就沒發展出來。
就算在前世,若沒有任天堂,掌機都不一定會出現呢。任天堂是掌機的開創者,跟主機并駕齊驅的掌機市場,幾乎是由任天堂一手打下來的。
從最初的GameWatch——那種只能固定玩一種游戲的掌機,到GB(GameBoy),到GBA(GameBoyAdvance),到NDS(NintendoDualS,意為雙屏),到3DS(NDS的進化機型,擁有裸眼3D的屏幕技術),再到后來主機和掌機合二為一的NS(NintendoSwitch,意為轉換)。任天堂憑借一己之力,將掌機普及到每個玩家手中。
掌機市場崛起的這段時期,任天堂不乏競爭對手。
從GB和GBA時代就有萬代(Bandai)出品onderSwan和后續機型WonderSwanColor,意為神奇天鵝),世嘉(SEGA)出品的GameGear,以及諾基亞出品的手機掌機合體機型,N-Gage。
在NDS和3DS時代,則主要面臨索尼的競爭。索尼推出了相當受歡迎的PSP掌機(PyStationPortable),以及不太成功的后續機型PSV(PyStationVita),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在市場上,都跟任天堂的掌機形成了分庭抗禮的局面。
任天堂的對手換了一茬又一茬,但是最終在掌機市場贏得勝利的,卻還是任天堂這個老牌游戲公司。
在經歷過那么多年的掌機市場發展后,很多專家都認為,其實并不存在真正的掌機市場,因為除了任天堂以外,并沒有另一個掌機能在市場上獲得長久的成功了,所以這根本就是一個偽概念。
任天堂的掌機之所以能夠成功,在于這家公司實在太特殊了,根本不能用一般意義上的主機商和游戲公司來定義。
有了任天堂,才有了掌機。沒有任天堂,掌機市場不會存活到現在。這就是大部分專家的看法。
很多人都事后諸葛亮般地分析,任天堂如何贏得掌機市場的。但是理由千般萬般,最最主要的就只有一個——
——那就是只有任天堂自身強大的游戲IP,才能夠完全支撐起他們家的掌機。
這也是其他試圖在掌機上分一杯羹的公司,最后失敗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