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缺鹽?”陳立驚訝道。
張卓說道:“我們已經可以自己煮鹽。”
正德年間,南方那邊已經發明曬鹽之法,但全國整體還是煮鹽為主。煮鹽需要特制大鐵鍋,朝廷為了防止灶戶私自煎煮,還把一口鍋分為好幾份,需要幾個灶戶湊起來才能煮鹽。
探海伯朱海為了用食鹽卡住移民脖子,一直沒有運來煮鹽的大鐵鍋,甚至刻意不讓灶戶成為移民。
張卓這個府學教諭,卻悄悄跟土著交流,制出巨大的陶器。他本人就是灶戶出身,靠科舉取得功名,煮鹽屬于張卓的家傳本事。
利用自產食鹽,張卓不但販賣給附近其他兩處移民,還把朱海遇到的第一個土著部落兼并了。
那個部落只有兩三百號人,如今全部遷徙到櫟木灣。
漢人教導土著先進耕種技術,土著教導漢人打獵采集,甚至出現了異族自由婚配的情況。
陳立第一次到美洲,看啥都覺得稀奇,主動前往櫟木灣移民定居點。
移民們運來許多新鮮肉類,而且家家戶戶都晾曬著肉塊,陳立好奇道:“你們這里,食物很充足啊,大家都能吃上肉?”
張卓解釋道:“無論從南邊還是北邊,翻過山嶺就是平整地,那里有很多野牛。我就想啊,能不能抓來馴化,前些天組織人手去抓捕。小牛犢抓來都養著,大牛便剝皮吃掉,一次抓了許多吃都吃不完。”
這貨帶人挖大坑,擁有鐵器挖得快,再用草皮遮蓋隱蔽,派遣土人驅趕野牛群進坑,一次性抓住大小野牛三十多頭。
至于野牛能不能馴化,誰都說不準,反正成功養活了兩頭小牛犢。
路過一片空地,陳立看到一群小孩,正在用樹枝在地面練字,他佩服道:“先生大才,化外之地竟也傳授圣賢之道。”
張卓笑道:“這些皆為土著孩童,想要歸化他們,就得從漢話、漢字著手。我對這些土人說,漢人與土人,有著共同的祖宗,都是華夏后裔。他們的祖宗是殷商舊民,因戰亂而渡海至此。我覺得吧,這極東之地,都該稱作殷地、殷州,此處土人都可為我所用!”
陳立頓時眼睛發亮,這主意太好了。今后若想列土建國,不用殺光土人,把土人變成漢民便可!
張卓悄悄對陳立說:“陳首領,咱們不如做個交易。”
“什么交易?”陳立問道。
張卓說:“你下次過來,運些木匠、鐵匠,再弄些木匠和鐵匠的家伙事兒。咱們可以自己冶鐵,自己造車造船。我現在沒什么可回報的,以后興旺起來,就能在這殷州賣給你車船鐵器。”
陳立問:“此事為何不請求探海伯?”
張卓說:“探海伯防著咱們呢,我這里遍地橡木,卻連輪子都造不出來。”
陳立頓時笑道:“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