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稱共和國,卻是君主立憲體制。
王鰲兵敗被俘,天津工廠被黃宗德霸占,天津王氏主宗被流放殷洲。
當時,北殷洲東部非常原始,王氏子孫成為局部首領,只領導著望鄉鎮(休斯頓)那一片,而且那里屬于大墨國(墨西哥)的地盤。
各地漸漸發展起來之后,大墨國開始覬覦此地,出兵兩萬進行征服。
大盛國趁機偷襲大墨國,王氏子孫也呼吁各地起兵,一起反抗大墨國的入侵。
大墨國的領土,直接縮水一半。
南邊的四分之一,被大盛國給吞并。東北部的四分之一,順勢宣告獨立,并與北殷洲東部勢力組建“北殷共和國”。天津王氏子孫王慶,被推舉為國王,但設立憲法制約王權,國策主要出自內閣和議會。
在占據五大湖之后,北殷共和國發展迅速,并最終與西海岸的大唐國爆發戰爭。
大唐國滅亡。
大墨國滅亡。
按照另一個時空的版圖劃分,北殷共和國的領土,基本跟美國重合,但沒有阿拉斯加,而且控制加利福尼亞灣。大盛國的領土,從墨西哥一直延伸到尼加拉瓜。
然后,大盛國裂開了,分裂成大大小小七個國家。
至于俄羅斯,幅員遼闊,窮得一逼,不但打穿了西伯利亞,而且還占據著阿拉斯加。廢除農奴制改革失敗,工商業艱難發展,別說無產階級革命,就連資產階級革命都缺乏必要條件。俄羅斯的存在,純屬惡心日耳曼尼亞,總在關鍵時候背后捅一刀。
大戰之后,中國和天竺,同時爆發大規模工人革命,資本家被迫改善工人福利。
而且,兩國政府都開始趁機改革,將重要資源收歸國有,鋼鐵、煤炭等領域禁止私人進入。
二十年過去,再度爆發戰爭,同樣是以東南亞為主戰場。
北殷共和國不是美國,不敢介入舊大陸之戰,只是趁機出售戰略物資。然后,策動巴西獨立,趕走日耳曼尼亞的殖民者。
中國和天竺,依舊實行帝制,但皇帝權力受到極大制約,已經失去國家財政大權。隨之產生的是腐敗問題,階級固化非常嚴重,不可避免的頻繁爆發革命。兩國第三次大戰期間,中國革命成功,天竺皇帝被迫放棄實權。
世界格局發展到現在,中國、天竺、北殷三強并立。
俄羅斯因為農奴起義,四分五裂。
日耳曼尼亞和法國,依舊是歐洲小霸主。至于歐洲其他國家,可以參考另一個時空的東南亞小國。
日本在商業競爭中日漸落后,雖然勢力比歐洲諸國更強,但身邊的中國爸爸實在太厲害。五花八門的產業滋生,比如*****,就是非常厲害的出口項目。
朝鮮,老撾,越南,依舊是中國的三個省份。
東吁國,繼續存在著,相當于中國和天竺的緩沖地。東吁國王,還在掌控實權,全國上下被搞得一團糟。
呂宋四分五裂不用說,之前的地盤太大,而且島嶼無數,非常容易陷入分裂。
印度洋、阿拉伯海的無數島嶼,全是天竺的地盤,島上90%的居民都是漢人。澳大利亞、新西蘭也是如此,雖然早已獨立,但皆為漢人土地。甚至連東非沿海,漢人數量都占到30%以上,中東石油早已被中國和天竺控制。
全球流行的服裝和發型,已經跟中國古代相去甚遠,簡單方便是服飾演變的主流方向。
寬袍大袖,只在儀式性的重要場合出現,男性頭發也以短發為主。
特別是下身穿著,無論男女更傾向于褲子,因為裙子在很多時候特別費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