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大年初二上午7點,程風雷就趕到火神山醫院建設工地,查看現場、了解昨天的土建施工情況。
昨天,在設計圖紙尚不確定的情況下,建設者們不等不靠,提前進場施工,晝夜不停激戰在建設工地。項目現場機器轟鳴、人聲鼎沸,首先是平整好施工現場東西最大高差近10米的地面,既有建筑物需要拆除,還有大量清淤工作和魚塘回填任務,大家不畏艱難,團結拼搏,攻堅克難,一座小土山被全部鏟平,并完成了大部分地面平整及碎石鋪設、細沙回填。然后開始壓實地基,連夜施工,抓緊搞好電纜溝、下水道施工,晚上工地燈火通明,建設者們通宵奮戰。
但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難也開始浮出水面。整個項目臨水而建,周邊只有一條主干道路通往工地,物資交通進出壓力巨大,燃氣、高壓遷改的協調量也不小。而增人力、補機械,迅速調集勞動力和機械資源,更是當務之急。一個個“攔路虎”已經擋在大家面前。
受工程建設指揮部指揮長的委托,程風雷立即召集施工各方,現場召開緊急協調會。他說:“當前武漢疫情日趨嚴重,病例人數還在逐日上升,疫情已容不得有絲毫喘息。火神山醫院建設,是一場同時間賽跑的‘大決戰’,快一小時就可能多救一條生命,提前一分鐘交工,就能在同疫情的搏殺中爭得一分勝算。各施工隊伍,一定要克服一切困難,緊急增加建筑工人,迅速壯大施工隊伍,增加建筑工程機械,在1月27日大年初三之前,迅速組建起4000人的建設隊伍和2000人的后備梯隊。晝夜連續奮戰,在與時間賽跑的‘大決戰’中奪取最終勝利!……”。
各施工單位負責人沒有一人講客觀條件,只就下一步工作的難點問題,一起進行共同協調。大家目標高度一致,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攻堅克難向前趕,務必如期完成建設任務。
簡短的協調會結束后,程風雷將大紅宇集團副總經理劉曙光留下來,對他說:“劉總,現在場地平整工作已基本就緒,活動板房今天可以安裝嗎?”
“我們汽車分廠項目部的500套活動板房,已全部運過來了,馬上就組織力量開始安裝,今天晚上通宵達旦進行,明天早上八點前務必完成,請程指揮長放心!”。劉曙光信心滿滿地說。
“很好!你們的施工隊伍什么時候可以全部到位?”
“我們正在緊急召集安裝人員,外地的工人今天都會連夜往武漢趕,明天上午八點前,會有1500名工人員趕來,一起參加大會戰,整個施工隊伍將全部集結到位。”
程風雷緊緊握住劉曙光的手:“那太好了!劉總,你們確實是一支敢打敢拼的勁旅啊!”
程風雷說:“現在工地
(本章未完,請翻頁)
外面只有一條主干道,這么多施工隊伍、工程機械、運輸車輛,來來往往肯定會受阻,也請你們對原有主干道抓緊拓寬,并在工地周邊修建兩條進出道路,確保工程人員、車輛進出不受影響。”
“行,請指揮長放心,保證完成任務!”劉曙光領命而別。
一支支建設隊伍,放棄與家人新年團聚的機會,正在晝夜不停向武漢飛奔……
程佳佳與電視臺的兩名同事,每天帶著口罩和安全帽,杠著攝像機,穿梭在火神山、雷神山醫院施工現場,攝制熱火朝天的建設畫面,捕捉那些動人的瞬間,采訪鮮活動人的真實故事,每天都被一個個故事感動得熱淚盈眶。
程佳佳采訪時了解到,有一個叫方春喜的項目負責人,家住在漢陽的沌口,長期跟隨自己的施工單位在外征戰,已經在外地工地度過了19個春節。今年,終于可以回家過年了。年前他從鄭州回到武漢的家中,本是家人第一次的春節團圓,沒想到卻又成為一次分別。接到單位要參建火神山醫院的電話后,他二話不說,短短1個半小時,就立馬趕到現場,迅速投入戰斗。
程佳佳試圖采訪方春喜時,53歲的他正在現場忙得不可開交,只是稍稍停留了幾分鐘,非常平靜地說:“當兵15年,我在部隊站崗放哨,如今家鄉武漢打響了疫情保衛戰,公司有幸參建火神山醫院,我哨兵方春喜,必須上前線!”說完,向程佳佳他們揮揮手,又奔忙著組織人員施工去了。
采訪劉曙光時,他向程佳佳介紹,他們建筑隊有個‘鐵軍五兄弟’,當項目負責人給其中的大哥劉愛民打電話,問他能否參加時,他立馬答應下來,并趕緊召集準備回家過年的其他三位兄弟商量:“武漢疫情刻不容緩,火神山醫院急缺工人,我們去不去?”
四兄弟當即決定:立刻趕往火神山項目參戰!并趕緊打電話,將已經回家過年的堂弟弟劉志民,也緊急招來一起投入戰斗。
從家鄉湖北紅安啟程前,劉志民將13歲的兒子叫到身邊,對他說:“兒子,老爸要去武漢參加火神山醫院建設了,如果老爸這次回不來,你也不必太傷心,只要朝武漢方向給我磕個頭就行了,今后好好照顧你媽媽!”。說完,含淚揮別家人,開車直奔武漢。
在施工現場,五兄弟加班加點玩命工作,實在太累了,找個地方就地一靠,稍稍打個盹,“瞇”一會兒后,就立馬又投入戰斗。
27日晚上施工時,劉志民不小心,左手小拇指骨折,寒風中疼得他冷汗直流。但他顧不上去醫院治療,就地找了兩塊小木片,用膠布纏在手指上,又繼續在工地忙碌起來……
聽著這些鮮活感人的事跡,淚水一下模糊了佳佳的雙眼,心情久久難以平靜。她將這些感人故事,通
(本章未完,請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