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上午,火神山醫院舉行了簡短的軍地交接儀式,在一片雷動的掌聲中,武漢市長與軍隊援漢醫療隊負責人共同簽定了移交協議:自2月3日起,軍隊抽調1400名醫護人員組成的醫療隊,將承擔起武漢火神山新冠肺炎專科醫院的醫療救治任務。
站在組織者和建設者代表隊伍里,驕傲和自豪在程風雷的內心深處升騰:“時間作證,我們終于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火神山醫院建設,就是一場與時間的“拔河”比賽。勇者逆行,分秒必爭!令人驚嘆的“中國速度”背后,是一名名建設者日夜兼程的無怨勞作。
“我們一定不負囑托,按期完成火神山醫院建設任務,保證質量、保證工期!”。1月24日,大年三十上午,數百名黨員建設工人在黨旗下鄭重宣誓的場景,此時不由然閃現在程風雷的腦海,令他熱血沸騰、感慨萬千。
一份份火熱滾燙的請戰申請,一聲聲堅定有力的錚錚誓言,一張張黨旗下的堅毅臉龐,一個個逆行向前的抗疫身影,建設者們一次次推高工程建設極限的新刻度,詮釋著一個個普通中國公民的責任與擔當。
程風雷是一個自信而又務實的實干者,1月22日接到10天建成火神山醫院的任務時,絕大部分人都認為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程風雷卻充滿著必勝的信心。他在精神上總是那么自信,總是那么強大,總是那么一往無前,總有一種始終不肯示弱的勁頭,總是洋溢著一種少見的男子漢陽剛氣……
簡短的軍地交接儀式結束后,程風雷與大紅宇集團副總經理劉曙光緊緊擁抱在一起,兩人眼中都淚花閃爍。
程風雷雙手緊握劉曙光的手,動情地說:“劉總,患難見真情,您關鍵時候對我的大力支持,我會永遠銘記在心!”
“程指揮長,您客氣了。國難當頭、匹夫有責,參與火神山醫院建設,也是我們的應盡之責,是我們央企的應有擔當啊!”
兩人一起在醫院院區查看,劉曙光據介紹說,火神山醫院集裝箱共安裝完成了1650套,活動板房(醫技樓、ICU病房)安裝完成4500平方米,水電暖通設備、供氧系統等安裝完成1720套。污水處理站設備吊裝、一體化雨水提升泵安裝和吸引站房、垃圾暫存間、焚燒爐基礎澆筑都已全部完成。部分道路施工、室內裝飾配套、室外醫療配套工程已全面展開,這兩天也會抓緊工程“掃尾”,盡快圓滿完成所有建設任務。
程風雷說:“建設們夜以繼日地與時間賽跑,大家都辛苦到了極限。我們火神山醫院10天建成,不僅國內贊聲一片,國外網友也是驚嘆連連,有個澳大利亞網友觀看完施工現場視頻后評價道:‘在澳大利亞,政府需要先花25年做決定,再花20年來建造。而中國僅僅只需要10天,真是令人難以置信!’”
劉曙光說:“是啊,這也是咱們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舉全國之力,眾志成城,凝心聚力,就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
程風雷感嘆道:“為了打贏這場武漢保衛戰,為了武漢早日渡過難關,一國人一條心,4萬多名醫護人員逆行出征,4萬名建設者從八方趕來,義無反顧頂上去。參建人員與病毒賽跑,并肩奮戰,搶建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經過日夜鏖戰,創造了10天左右時間建成兩座傳染病醫院的‘中國速度’,充分展現了團結起來打硬仗的‘中國力量’!”
兩人邊走邊聊,程風雷說:“醫院
(本章未完,請翻頁)
是抗擊疫情的主戰場。建院增床,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關鍵舉措。但光靠建這種大型傳染病醫院是不行的,還要大力征用賓館、高校宿舍等作為集中收治隔離場所,再到把體育場、會議中心改造成‘方艙醫院’,才能真正滿足需求。前幾天,我們利用一家高校體院館,建成‘方艙醫院’,得到了中央指導組專家的充分肯定,并建議在全市推廣。下一步,我想將我們濱江區體育中心也改建成‘方艙醫院’,可以增加1000多個床位,希望劉總繼續鼎力支持啊。”
“沒問題。我馬上安排技術人員過去看看,爭取明天就開始施工。”劉曙光爽快地答應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