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烈在打下卡魯的大營之后,沒有追擊。大周戰馬不宜追擊,而且此戰已經將敵人這支隊伍打垮了,戰略目的已經達到,于是下令主動撤退。
這一戰,趙烈他們殺敵近兩萬人,繳獲戰馬一萬多匹,還有不少的牛羊等物資。
戰勝的消息傳到京都,定都百姓一片歡騰。
朝廷上下也是喜氣洋洋,人人臉上都掛著笑容,似乎明天就能將巫族大軍趕出大周似的。
朝廷的獎勵和封賞流水般送來,這次出戰的大周軍士,只要活下來的,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嘉獎。
當然,損失也是很大的,五萬大軍,回來兩萬余人,戰損一半!
當然,賬是不能這樣算的,這些巫族將士,都是些有過戰斗經驗的老兵,而大周的軍士大都是第一次上戰場。
而且,巫族損失的不僅僅是兵員,還有大量的戰馬和物資。這讓原本就資源緊張的巫族大軍,更加雪上加霜。
巫族大軍為了穩住自己的陣線,必須再次派遣將領和大軍在東陽關駐守,因此他們不得不再次分兵。
巫族一分兵,定寧關前的壓力就減小了幾分。如果這樣的勝利多來幾次,那么巫族占據的定州就不得不還給大周了,他們也就不得不從烏龍關退回草原大漠。
原本不少京都的大家族,開始將自己的族人往龍滄江以南遷移,擔心京都不保,這下趙烈的勝利,讓他們猶豫了。
家族在這個時候從京都離開,今后想要再次回來,可就千難萬難了。所以,這些家族又開始觀望起來了,甚至不少人拿出一些財物出來勞軍,希望能夠獲得趙烈的好感。
這個時候,整個定寧關以南的三個州,都開始全力運轉起來了,物資、人員、糧草等等,都在各級官員的調動下,源源不斷地運往定寧關。
戰爭,打的不僅僅是將士之間的交鋒啊,還需要龐大的后勤。在這方面,張九州可以說是做得很好,這次,他沒有和趙烈爭功勞。
雖然前線數十萬將士的給養都是他在調動,包括這次調集馬匹,都是他四處運作。
但是,這個時候,整個國家都需要趙烈的勝利,來給大周打敗巫族的希望。
他貪戀權勢,但分得清主次。
所以,全國上下都只傳頌恭親王的戰績,而忽略了張丞相在背后的功勞。
卡魯被砍掉獨角,和兀都關在一起,整個人如同死人一般,躺在地上默不作聲。
他還不如兀都,至少兀都當時還在京都皇宮里面,經常和趙宣見面聊天,心態早就放平了。
卡魯征戰半生,都是勝多敗少,從來沒有打過像今天這樣憋屈的仗,自己的軍隊特長根本沒有得到發揮!
這個趙烈,簡直是狡詐如狐!
他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輕敵情緒,早就傳染給了他的大軍上下。所有人都有著這樣的輕敵思想,準備不足。
而且,趙烈這次做足了準備,對敵人進行了深入分析,做出了針對性的部署,所以才能夠取得這次的勝利。
卡魯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還躺在地上怨天尤人。
兀都聽他在那里前言不搭后語地說了半天,也基本上知道了這么回事。但是他沒有去相勸,已經淪為俘虜,又被廢除了修為,對巫族已經沒有用了。
對于卡魯,他以前是聽過的,對這個老將軍也是心存敬意的,畢竟也是在國家統一過程中,戰功赫赫的一員大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