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請三思!”
......
群臣急忙跪倒在地,希望趙宣收回成命。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大家都懂,盡管當今天子早已大權旁落,但是趙宣的仁德是所有大臣所公認的,在這樣一個皇帝手下做官,每個官員都覺得舒心。
太子趙景貞的性格不同于當今陛下,他年輕氣盛銳氣十足,不是一個甘于被控制的人。而且趙景貞比趙宣更加有魄力有智慧有手腕,一旦他繼位朝廷之中恐怕不會太過平靜。
丞相張九州急忙跪倒在地,朝趙宣磕頭勸道:“陛下,此時國家動蕩應以穩為主,不宜再在此時再起波折。陛下若真有此意,可待遷都之后再做計較!”
魏中睿也勸道:“此時民心不穩,正是帝國風雨飄搖之時,望陛下以帝國大事為重!”
太子趙景貞更是跪在地上哭求:“父皇,巫族大軍來勢洶洶,正是需要父皇帶領我大周渡過難關之時,兒臣當不起如此重擔!”
趙宣來到趙景貞身旁,親手扶起他的這個太子,細細打量著他。
“吾兒無需自謙,論忍耐沉穩你不及父皇我,但是論膽識智謀好魄力,更勝于我十倍。今帝國危急,正是需要我兒這等皇帝,才好帶領我大周將巫族趕出烏龍關。”
他朝站在一旁的大太監黃海道:“宣旨吧!”
黃海身為掌印太監,是宮中太監之首,此時拿著一道早已寫好且用過玉璽的圣旨,這圣旨正是趙宣的退位詔書。
黃海顫抖著聲音宣讀了圣旨,趙宣在上面歷數了自己的過失,同時也稱贊了太子趙景貞的優點,明確了趙景貞的繼承人身份。
這也是大周歷代皇帝之中,唯一一個在世時禪讓的皇帝。
大臣們都知道,詔書中趙宣歷數的自己那些過失,其實都是些小的過失,當今皇帝稱得上是仁德、勤政、愛民,是位真正的好皇帝!
正是因為如此,聽到趙宣突然提出退位,所有大臣心中既焦急又難過。陛下在位這么多年的憋屈,大臣們都看在眼中,空有為國為民之心,奈何力有不逮。
趙宣在黃海讀完詔書之后,口氣平靜地對群臣說道:“此為帝王家事,眾位愛卿遵旨吧!”
“父皇!兒臣做不來!”
趙景貞哭成個淚人,跪上前拉著趙宣的衣袖,希望趙宣改變決定。
“你必須做得來,而且要做得好,比朕做得更好!如此方不負父皇的重托!今后人族和大周就交給你了,父皇老了,也累了,想好好歇歇!”
趙宣用衣袖擦干趙景貞的淚水,趙景貞和張九州等人說道:“明日,明日便讓太子登基吧!”
說完,留下一群大臣們面面相覷。陛下還沒正式退位呢,怎么就急著讓太子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