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廣正驚疑不定的時候,上官晴雪知道他一個男子不便攙扶這個婦人,便上前兩步將石鐘氏扶起,問起了其中緣由。
石鐘氏雙手一手牽著一個孩子,略一沉吟之后長嘆一口氣道:“此時說來話長,這也是小婦人家中的一件丑事,本來家丑不便外揚,只是如今此時涉及到了小將軍,今日更是來到了此地,看來也是上天的安排。也罷,我就將這事和大家說一說吧。”
原來,這個石鐘氏便是當年臨陣脫逃的石凱唱的妻子,也是當時柯郡郡守鐘岸之女,是那個曾經連續克死了七任丈夫的女子,算上石凱唱應該是第八任丈夫了,命硬得讓死神退避。
石凱唱在最后關頭幡然悔悟,帶著殘兵與巫族軍隊廝殺守護蒙廣有功,最后戰死沙場。蒙廣見此人已死沒有再追究其臨陣脫逃之罪,讓他的那些手下帶著石凱唱的尸體回去。
柯郡郡守鐘岸是個貪官污吏,只是沒想到生出的女兒是個很有氣節的女子,只是命途多坎婚姻不幸。在與石凱唱結為連理之后,也一直安心度日,后來終于修成正果生了一對龍鳳胎,正是她此時手中牽著的一對男女稚童。
然而就在她產下一雙兒女之后,正享受著初為人母的滋味的時候,家國遭遇劇變。烏龍關被破,巫族大軍進軍柯郡,一時間整個柯郡人心惶惶,他的那個郡守老爹驚懼之下竟然一命嗚呼。
就在她強忍悲痛準備安葬父親的時候,石凱唱忽然從前線回來。丈夫的歸來自然讓她找到了主心骨,本就因為產后體虛無力操持此事,正好交給石凱唱來處理。
亂世一切從簡,鐘岸的葬禮辦得倉促而潦草,畢竟當時大家都心神不寧,不知道巫族大軍何時會打到他們這里來。
而就在葬禮剛剛完成之后,石鐘氏這才忽然想起丈夫為得詔令私自返回,這可是大罪!于是便詢問了起來。
這一問,石鐘氏立刻淚流滿面,她朝石凱唱說道:“妾曾聞君子有百德,夫君身為將領,大敵犯境不思殺敵報國,這是不忠。與蒙將軍有約在先卻中途失信退走,這是不義!眼看敵軍涂炭,只為一己之私而將無數轄境之中百姓生死置之度外,這是不仁!夫君何其愚也,如今失德,讓妾身有何面目茍活世間?又讓你我兒女如何做人?”
她這一番話令石凱唱羞愧難當,加上本就心有不安,便又帶著手下將士返回戰場。
只可惜,等她再次見到自己丈夫的時候,已是一具被敵軍殺得千瘡百孔的尸體。石鐘氏強忍悲痛接連送走了她兩位至親,一個弱女子在這亂世之中無法遠走,便索性在這胡家溝定居了下來。
鐘岸只有她這么一個獨女,所以他死后那些家產財物便落在石鐘氏手中。石鐘氏便在石凱唱手下幸存親衛的幫助下,在這個胡家溝居住了下來,因為附近也有一些孩童,她索性建了一個書齋,自己當起了教書先生。
幸虧整個地方不是什么戰略要地,也足夠偏僻,加上又石凱唱的那些親衛一直跟隨不離,護衛住了這片地方的安寧,它們母子三人倒沒有受到多少打擾。
想起蒙放將軍因為自己丈夫臨陣脫逃而力戰而死,為了彌補這份愧疚,她便讓石凱唱的親衛在胡家溝里四處尋找,終于找到了蒙放的一頂金盔,于是便在這里為蒙放立了一座衣冠冢以示紀念。
在蒙放衣冠冢后面埋葬的正是石凱唱的尸身,兩座墓一高一低,似乎石凱唱的墓依然是一副跪地懺悔的模樣。
聽到這里,上官晴雪他們才恍然大悟,不由得再次朝亭子看去。之間亭子上方匾額上題寫著三個大字:追思亭。
在亭子前面左右柱子上鐫刻著一對對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