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榮從懷中取出一塊紅布包裹的物品,十分自信的說道。
“何人可以證明?”
吳國使者臉上閃過意動之色,梁王所獻壽禮之貴重他是見過的。
而其他諸侯王和眾多皇子所獻的禮物也都是費了百般心思,想要從中脫穎而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于是,他點出了問題的關鍵所在。
全場諸公都可作證,公理自在人心。
劉榮的話讓現場眾人再次大吃了一驚。
要知道,人心最是復雜多變,除非是擁有蓋亞一切的絕對優勢。
否則,就會發生如同寶石與美玉孰貴的辯論,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解釋。
更何況他所賭的內容還是獻禮為全場之最。
哪怕只有一小半人不認同他的話,這個賭約他就不好意思說自己算贏。
至于,現場所有獻禮之人全部自甘認輸的可能性……
咦,莫非你還沒有睡醒?
吳國使者就不相信,現場中就沒幾個與劉榮不對路的人。
至少,梁王劉武就不大可能主動認輸。
還有朝中的一幫頭腦僵硬,不知變通的大臣,也不可能昧著良心說話。
心里已經做出決定,吳國使者面上卻不露分毫,輕聲問道:“不知殿下想賭些什么?”
“不如效仿古人,負者當退避三舍。”
這只是劉榮靈機一動下的想法,不為其他,但求個耳根清凈。
經此一遭,想必以后對方也沒臉站在他的面前了。
“好,一言為定,陛下,太后以及在座的王公大臣便是公證人。”
吳國使者這一回的反應十分迅速,立刻就答應了下來,完全不給劉榮反悔的機會。
如果能夠讓劉榮這個皇子主動對他退避三舍,也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
等傳回到吳王的耳中,想必也會對他另眼相看。
于是,現場除了少數幾個與劉榮關系親近的人外,大多數都露出了看好戲的神色。
其中一些自認在壽禮上很是花了一些心思的人,更是非常不服氣。
暗自尋思:“你若不能讓我心服,那就是你的錯咯!”
“殿下,可以解開謎底了,讓我等看看,你到底為陛下準備了一件什么樣的禮物?”
吳國使者有些迫不及待的說道。
景帝劉啟面色復雜的看了一眼自己的長子,隱隱透出了一絲責怪。
身為一個皇子與藩王的使者打賭,總有些不大妥當。
但是當前漢室奉行無為而治,即是只要朝廷不明文規定不能做什么,百姓做什么都是自由的。
皇室之中也大致如此。
漢朝皇室可以說是歷朝歷代之中,對皇子的管教約束最少的,也不會將皇子當成豬來養。
不管學文,還是習武,就算是玩流行性藝術。
只要不干的太出格,都沒人制止他們。
劉榮見火候差不多了,也就沒有再賣關子,直接道出了答案:“小子為父皇所獻之物乃是一卷親手抄錄的孝經。”
此話一出,全場齊齊發出了一聲驚呼。
不是震驚,而是失望所致。
親手抄錄孝經的舉動放在普通的富商和王侯之家,或能得一聲稱贊。
但在這清涼殿之中,有比此舉更費心思者,不知凡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