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說是其他人,連景帝劉啟眼中都露出了一抹失望之色。
吳國使者聽罷,終于放下了心頭最后的一塊大石。
面露譏誚之色,道:“這就是殿下口中,可為全場心意之最的禮物?欺我等無知耶?”
他暗自搖頭,如果對方技止此耳,此子就不值得吳王殿下如此重視。
“此物是否當得起此說,諸位稍后一觀可知。”
說著,劉榮猛地將手中的紅布掀了起來。
“父皇,此乃奠定我大漢萬世不移基業的無上神器!”
什么?
劉榮那慷慨激昂的話語在一眾王公大臣的耳邊回蕩。
他們癡癡的看著那一疊只有一根手指厚,兩個巴掌大的物品。
滿臉的不可置信之色,此物能令大漢萬世不移?
一個小黃門動作非常迅速的將這個物品拿到了景帝跟前。
當劉啟看到藍色封面上那幾個大字,神色突然大變。
書頁有些輕微的粗糙,但摸起來手感極佳。
他定了定心神,動作輕柔小心的翻開一頁。
就看到了那薄若蟬翼,潔白干凈的紙張,以及上面寫滿的文字。
“這是……”
劉啟的臉色從最初的震驚很快就變成了狂喜之色,隨后接連大聲道了幾個好字。
以他的政治智慧,又豈能看不出這白紙的作用。
說奠定漢室萬世不移之基業有些夸張,但確能夠極大的增強漢室的統治力。
吳國使者用了很大的毅力才忍住開口大罵的沖動,他倒要看看,這對父子倆到底在搞什么名堂。
如果最后證明這不過是虛張聲勢,哼,那可就怪不得他了。
劉啟看了半晌,才戀戀不舍的拿給了旁邊的老母親,并小聲的解釋了兩句。
竇太后接過書卷,臉上也隨之動容。
暗自尋思,稍后,一定要從劉榮那里弄一批白紙。
將黃老之學著于其上,通行天下。
當那卷抄錄了孝經的藍皮白紙的書籍傳遞到公卿諸侯的手中之時。
人們知道,世界變了。
漢家歷史從此將大不相同!
過去,一支竹簡,重二三兩。
每支最多只能在上面寫十幾個字,通常將幾十支編在一起,作為簡書。
故一卷竹簡重達數斤,但其上最多只有幾百個字。
士大夫讀書,經常讀的腰酸背痛,卻只能看幾千字而已。
而這種白紙,每張規制和民間的尺牘一樣。
長一尺,寬三寸。
有人粗略的估計了一下,發現假如將這種紙寫滿文字。
一張起碼能寫七八百字,而且字跡整潔清楚。
更讓人驚喜的是——它的重量不足一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