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皇嫂,萬歷皇帝當初在礦科之事上,沒有斗得過明公,最終以停止煤監,改為煤科,還是拖得太久了。”朱由檢十分確信的說道。
兵貴神速。
朱由檢示意王承恩到北鎮撫司去告訴田爾耕,打開北鎮撫司的大門,將魏忠賢的死訊傳給朝臣的時候,徐應元已經帶著兩幅字帖,回到了西山煤田。
“徐大珰,這是辦妥了?”一個黝黑的窯民,看著騎馬從山下上山的徐應元,風一樣的跑了過去問道。
徐應元不由的點了點頭,事情辦妥了。
他通過信王府潛邸的那些宦官,探聽到了萬歲最近為了銀錢發愁的時候,在萬歲面前,參了勛戚一本,得到了兩幅字帖之后,終歸是松了一口氣。
“萬歲圣明!”
窯民聞訊,一溜煙的跑向了窯洞,將這個消息傳到了窯洞之中,傳來了陣陣的歡呼之聲。
下井采煤最是辛苦,每斤從一文漲到兩文錢,收入直接翻倍!
他們當然會贊同!
而且內侍們都是皇帝的人,近來皇帝體恤民情,內侍們不僅沒有克扣他們的工錢,還整頓窯井,加了不少的煤框撐,下井反而安全了幾分。
徐應元聽著山間傳來的陣陣歡呼聲,將字帖交給了涂文輔,令其吩咐窯上的木工和石工們,立刻刻成匾額,掛在上山的牌坊之上。
正在掛著牌匾的徐應元和涂文輔,意外的看到了張維賢和田爾耕帶著近千著甲軍卒,聯袂而來。
“張國公,田都督。”徐應元趕忙給兩位見禮,將兩位了山中。
而此時的北京城內,卻如同過年一樣熱鬧,本來就要到了重陽節,家中都備著過節的食酒,但是魏忠賢已經死在了北鎮撫司的消息一經傳出,整個北京城似乎沸騰了一樣,四處都是響徹的鞭炮聲和硝煙的味道。
五城兵馬司和巡鋪接連出動了幾次,這場明顯違反宵禁命令的喧囂,才慢慢的平歇下來。
慶祝的鞭炮很容易失火,巡鋪的火夫不夠,通惠河年久失修,甚至連皇城根下的筒子護城河都水源已經幾近枯竭。
在喧囂之中,最鼎沸的莫屬東城,崇文門內,東四牌樓之下的本司胡同富樂院熱鬧。
雖然旁邊就是東城兵馬司,但是沒有人會來本司胡同查抄違反宵禁之人,因為這里也是大明朝的明公們,最喜歡光顧的地方。
本司胡同隸屬于禮部的教坊司,是官妓最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