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還是動身了。
朱由檢拿過了軍報,看了很久,最終還是嘆了口氣。
他當然不是畏懼打仗,作為大明末代皇帝,打仗是避無可避之事。
朱由檢只是想著能夠再晚個一年半載,只需要一年半載的時間,在陜西被盧象升逐漸平復,孫傳庭訓練的新軍逐漸形成戰力。
盧象升的天雄軍、孫傳庭的秦軍成為善戰之師之后,朱由檢才有信心和建奴掰掰手腕。
可是這一切都來的太早了一些。
朱由檢可以選擇不理會關外事,和歷史上一樣,關閉所有的貢市,對順義王爵和歸化城不聞不問,甚至可以癡迷于內斗,連朝鮮的綾陽君的求助,他都可以不在乎。
這樣,戰爭會來的晚一些,晚到崇禎二年,但是到了那個時候,就真的是大勢已去,做太多,也只是無用功罷了。
這在歷史上已經得到了充分的證明。
朱由檢收拾了下心情,繼續處理著大明的朝的政務,一切的準備都做好了,不管是耿如杞所在的歸化城,還是毛文龍所在的義州,朱由檢都做了充足的準備,若是再輸掉了,那朱由檢也只能說時也,命也。
會輸嗎?
朱由檢忽然站了起來,說道:“走,去功臣廟一趟。”
武廟,大明并沒有武成王廟。
朱元璋在洪武二年,廢除了姜太公的武廟祭祀,因為元朝的時候,各種祭祀蔚然成風,只要到了祭祀的時候,就成了蒙元百姓們受苦的日子,朱元璋廢掉武廟文廟的舉措,在當時是一種減負的措施。
而后來就一直沒有設立文廟、武廟了。
不過在洪武二年廢除武廟、文廟的同時,山東德州的士大夫們,倒是悄悄的建了一座文廟偷偷祭祀,弄的當時的局面十分的緊張。
官方不設,不代表民間不設。
事實上,在大明文廟武廟眾多,畢竟連魏忠賢都有生祠,在文舉和武舉開始前,到各文廟武廟去燒香的不在少數。
大明一段時間內,設有功臣廟,以徐達為主祭,常遇春為次祭,一直到了永樂遷都,功臣廟也跟著遷到了北京。
朱由檢為什么要去功臣廟燒香?
當然是為了大明旗開得勝!
他也就是求個心安罷了。
正殿當然是大明的功臣,中山武寧王徐達、開平忠武王常遇春、岐陽武靖王李文忠、寧河武順王鄧愈、東甌襄武王湯和、黔寧昭靖王沐英,這里面的沐英,就是沐王府的開府王。
而在側殿,則擺放著宋朝武廟的那一套的設定。
大明祖訓不讓設武廟,只祭祀本朝良將。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朝中局勢的不斷變化,這正殿依舊沒有違背祖制,但是側殿,已經悄悄的擺上了武廟的設立。
正如大明無處不在的武廟文廟一樣。
朱由檢先是在正殿祭祀之后,想了想,反正也來了,也就走進了側殿,同樣挨個點了一炷香,才心滿意足的點了點頭,離開了功臣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