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保攻打蘭州數日久攻不下,在黃河的上游蘭州北,和下游蘭州東崗,分別修建了兩座王保保城,意圖將張溫圍困至死。
洪武三年正月初三,徐達任征虜大將軍,從南京出發,開始向著蘭州馳援。
此次出征可謂是大明全明星陣容,徐達、鄧愈、李文忠、馮勝、湯和(常遇春已經病逝)。
大軍從南京開拔,徐達剛剛從陜西回京不足半年,再次出征。
至襄陽,徐達與李文忠兵分兩路,一路向西徐達率領直奔蘭州,而另外一路北上李文忠率領,至北京出塞,直取元順帝的所在的應昌。
洪武三年三月二十九日,徐達達到隴西,馬不停蹄趕往定西。
南京至蘭州約三千里路,徐達用了三個月的時間,達到隴西。
一月行軍千余里,而且是十萬大軍,騎卒、步戰、民夫的全軍齊行。
行軍,是考驗一個將領是否是名將的最重要的標準。
北宋末年禁軍的行軍速度為一日十里,而叫苦不迭掉隊無數。
大明軍月行千里,三個月馬不停蹄,到地方先給王保保一記殺馬威,這就是大明的行軍方式和速度。
此戰徐達打的王保保抱頭鼠竄,王保保單騎抱著浮木游過了黃河,一路北行跑的太快,徐達怎么追都追不上。
耿如杞熟讀兵書,對于各種戰例,研究的很多,代善一個月行了千里路,而且還是以騎卒為主的八旗軍,其實沒啥好炫耀的。
代善要是能帶著輜重大營、民夫一起行軍,在復雜的地形、水路、旱道、山路,一個月能行千里,耿如杞大概才不會出城作戰。
平原騎卒急行軍月行千里,其實真的不是什么傲人的速度。
耿如杞沒有怕的道理。
“以大小平頂山、構建防線,將建奴攔在大小平頂山!”耿如杞對諸多將領有條不紊的下了各種命令,對于他們安營扎寨做著具體的部署。
此時的集寧大營里,代善將正藍旗和正紅旗同時調回了大營之內。
“漢人從歸化城出來襲擊了大營。我們不能在察哈爾左翼兩旗消耗太多的兵力和精力,否則,這次來的是幾千人的漢軍,下次就是幾萬人了。集寧丟,我們唯有撤軍了。”
代善坐在大帥的位置上,阿濟格坐次位,以此是多鐸、多爾袞、莽古爾泰和岳托。
此次鑲紅旗、正黃旗、鑲黃旗、正藍旗和正紅旗的旗主,都到了大帳議事。
“南下涼城?”阿濟格略微試探的問著,此次襲營鑲黃旗和正黃旗損失慘重,丟了大批的包衣漢奴和蒙兀人不說,劫掠的財物也一起消失了。
阿濟格說話的聲音都有點虛,此次戰敗,正黃旗損失了十二個牛錄,鑲黃旗損失了七個牛錄,共計十九個牛錄,將近五千七百余人,三千一百余直接成了槍下亡魂,其余被大火焚灼,大概也是命不久矣。
多爾袞一共就十五個牛錄,一次大規模的襲營,他們就失去了十九個牛錄的兵力,怎么讓阿濟格大聲說話?
而且代善此時雖然不悅,但是并非追究他們將察哈爾右翼中旗屠掠一空的罪責,但是違背了和碩額真的共識這件事,總是要清算的。
“南下涼城岱海,必過察哈爾右旗前旗,察哈爾右翼以前旗實力最強,共有兩個萬戶府。一旦我們與前旗打的難解難分,耿如杞再次襲營當如何是好?大帥,末將以為此舉不妥。”岳托站起身來,反駁了阿濟格的觀點,真的南下涼城,他們兵敗的可能性很大。
一個萬戶府統軍七千,兩個萬戶府將近一萬四千騎卒,再加上中旗被屠殺之事,前旗要么被嚇的直接投降,要么頑抗到底。
岳托判斷,蒙兀人大概會選擇頑抗到底。
一旦戰事膠著,精的跟狐貍一樣的耿如杞。還不聞著腥味打他們首尾不得兼顧,那還是耿如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