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軍和建州軍的會戰,在車營戰術上再次升級為了炮車聯防的技術,在炮彈上,也開始逐漸選擇霰彈,也就是開花彈,而不再使用實心炮彈了。
所以,朝鮮的南漢山城的山城防御體系,已經成為了大明和建州軍的過去式,戰壕坑道的體系,正在逐漸形成。
歷史通常情況下,的確是螺旋向上的,但是在建州入關之后,中原王朝的歷史,卻螺旋向下了兩百余年。
此時的建州軍的戰力如何?
耿如杞會說很強,不弱于大明。
建州軍以三百人為一牛錄,而每一牛錄甲胄分配為一百副。
這百人就是一牛錄的核心正軍。
其中白巴牙喇十人,炮兩門,三支槍。紅巴牙喇四十人炮十門,鉤鐮槍二十柄。
巴牙喇是精銳騎兵之意。
白巴牙喇,就是白色身著水銀札甲。
而紅巴牙喇是普通紅色布面鐵甲的騎卒,就是八旗軍的前鋒營。
而著甲百人中,剩余五十人為黑營步兵,炮十門,火槍二十支。
大明五十兩一個的人頭,買的是這著甲的百人精銳,其余的長甲、兩重甲都不是五十兩,而是二兩,而且不發錢,換算酒肉分發。
而三百人的牛錄之中,除了這一百人著全甲的精銳以外,剩余的騎卒著長甲,步卒著兩重甲,騎步約為一比一,半數為騎卒,半數為步卒,且都帶甲胄。
每三百人,一百五十騎卒,一百五十步戰,炮二十二門,火槍三十三支,全部著甲。
這就是耿如杞要面對的建奴軍。
大明軍和建奴軍在作戰之中,不斷的升級自己的戰術,已經完全放棄了兩千人一個的大方陣,然后再加上一個后備方陣,這種比較蠢笨的方陣作戰了。
步火營的步戰們,在排兵布陣之時,就會將車運火炮與大小火器銃手與騎兵,相雜布置,火炮、銃手分為數排居前,各部之間留出位置以供騎兵沖鋒。
騎步協同,塹壕柵,火炮對轟,隊中容隊,曲中容曲的作戰,已經成為了新常態。
任何瞧不起建奴的大明將士和臣子,對建州女直人的理解還處于成化掃庭犁穴時代,建州女直可以被一戰而屠的印象里的大明軍,都已經被埋在了薩爾滸的戰場上了。
顯然耿如杞不是瞧不起建奴軍的人。
大明這邊,每一總兵領五千余人,鳥銃二百五十余支,三眼銃一千七百余支,小弗朗機炮二百五十六門,大炮(大將軍、紅夷、神飛、滅虜、三號)八十八門。
大明軍的軍備比建奴更盛不止一籌。
大明軍卒的軍事實力是極其強悍的,無論是軍備還是軍紀,還有訓練程度,組織度,都是世界一流,首屈一指的軍隊。
但凡是大明朝廷不欠餉,工資到位,什么神仙來了,都能給他干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