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坤用瘋狂英語做例子講起了口語中心論。他要多聽多說,學語言就是學習說,口語就是一切。但即使瘋狂英語,也不是鼓勵人能說多快就說多快,要找對節奏,只是練的時候快速說,強化記憶。
“你說的道理我能理解,是不是就像做菜一樣,講究一個火候,火太大或太小都不好。”康斯坦丁做了總結。
“你懂做菜?這幾句說的很清楚啊。”
“我爸是廚師,我當然學過。可惜我天賦一般沒法接他的班,我爸對我很失望。”康斯坦丁笑道。
梁坤問起了法國美食,康斯坦丁介紹的頭頭是道。他們一聊兩國的飲食文化就來勁了,溝通時沒任何障礙。吃貨不分國度,美味的食物就算隔著半個地球也能找到相同愛好的人。
男人之間的友誼,到底可以有多簡單?一起看場球賽,他們就是一起哈皮的朋友。吃貨建立友誼更快,聊聊廚房里的心得和有什么美食就行了。
華國菜和法國菜在世界上都特別有名,評價并列第一,其他國家第二,英國末尾。
華國菜品種繁多,“百菜百味”是最大的特色。而且華國飲食文化歷經千載,各朝各代的文人墨客,都賦予了美食濃厚的文化底蘊。
法國菜最主要的特征是精致,對于材料很講究。法國菜選料廣泛,用料新鮮,滋味鮮美,是西方文化的一顆明珠。
康斯坦丁雖然不是專業廚師,但從小耳目渲染,對美食懂的很多,廚藝也練的不錯。梁坤更是有多年經驗的廚師,外加一個小吃技能,理論知識豐富。
學校食堂的飯菜他們都看不上,聊起來就是用三國語言吐槽。其實就他們說食堂不好,大部分學生都覺得很幸福,燕大的食堂是聞名遐邇的好吃,價格非常實惠,和好餐廳的廚師當然是沒法比的。
康斯坦丁贊道:“你的廚藝一定很好,只是聽你說我就覺得很棒,我很喜歡華國菜。”
“我做主菜一般,擅長的是做華國小吃。假期我還在泉城賣粽子,生意特別火爆,你上網可以搜到新聞。”梁坤不謙虛,自信在燕京這片地,同齡人比他做飯好的沒幾個。
“我有電腦,回去就查一查。”康斯坦丁笑道:“我也會做法國小吃,不過和我爸的手藝有很大差距。他在家時一般不讓我進廚房,說浪費東西。”
“有機會的話,我們可以切磋一下廚藝,住校沒法做飯這點我覺得挺討厭。”
又聊了一會兒,梁坤驚呆了。康斯坦丁父親工作的地方竟是大名鼎鼎的“福樓”。這家有百年歷史的法國西餐廳,在燕京的分店已經開了好幾年。
巴黎福樓集團是法國餐飲界的領軍者,全球擁有超過200家餐廳。燕京這家餐廳隸屬于福樓集團,于1995年6月成立,康斯坦丁就是在那時隨父母來華國發展的。
在梁坤原本的平行世界,這家餐廳獲得過眾多殊榮,從2003到2014年連續11年均獲得《Yanjinger》雜志年度評論“最佳法餐廳”。
很明顯,康斯坦丁的父親是個厲害的主廚,梁坤估計按系統評價,不是S級也得是A級,他把華國小吃制作技能升到B級也完全沒法比。
見時間不早了,兩人約好回宿舍放書又出來見面,一起去了食堂燕南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