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在懂音樂的人面前是隱藏不住的,《知否知否》確實是古風歌曲改的曲子。
梁坤和潛意識溝通時,是聽著歌寫的。鏡中人自己唱胡廈、郁可維原版的男女合唱,畫風有點辣眼。
現實里梁坤要是能唱成這樣,絕對屬于超能力,完爆李鈺剛和一個馬來西亞的胖子。如果他再研究一下京劇的話,就能到春晚上表演,穿女裝甩袖子去了。
中午大家去清真面館吃飯,三人問了梁坤一堆關于曲子的問題。
“靈感就是李清照的詞,這可是“天下稱之”的不朽名篇,噱頭足。”梁坤解釋說。
姜悅然關心的問:“你這四首曲子和之前三首都注冊過了吧?要不要我們去錄音保存,以免將來被人盜了?”
艾尼瓦爾也說:“如果你寫的是歌曲,有歌詞的話,最好也去注冊一下。無論以后是否修改內容,先注冊了總是沒壞處的。”
他們怕梁坤外行不懂注冊機制,要真被人盜去可就糟了。音樂版權不管誰先寫出來的,一般就是看誰先注冊,真要有人抄襲,這種官司不好打。
這其中是有很多門道的,不是專業人士一般不懂。
一首歌的版權包括兩個神圣不可分割的部分:詞曲版權和錄音版權。
華國音樂著作權協會,簡稱“音著協”只管詞曲版權,而且是在音著協注冊的音樂人的詞曲版權。如果音樂人沒在音著協注冊,理論上他們是不管的,也管不了,節目給音著協再多錢也不行。
而且,因為錄音版權不歸音著協管,節目現場如果錄音上線,還需要錄音版權人的許可。誰出錢錄音誰有錄音版權。
所以,并不是給音著協交了版權費就可以為所欲為了,還要看相關創作者有沒有在音著協注冊,以及有沒有涉及錄音版權的使用。
梁坤和潛意識經常溝通,當然不會犯純外行的錯誤。“注冊了,我寫出東西都是先去注冊,《知否知否》確實是首歌,我把歌詞也注冊了。要錄音還是等我笛子進步之后吧。之前我有三首曲子和燕大的學姐去錄過,質量一般,早晚得換。”
梁坤不愿立即去錄音,對自己短期內取得進步很有信心,大家也就不多說這個了。
艾尼瓦爾問:“這首曲子,你準備在哪場比賽時用?”
“初賽就合奏吧,我認為沒有必要留在后面。”梁坤平淡的回答。
“這會不會太浪費了?”姜悅然驚呆了。王芳的嘴巴也張成了O型。
“你們是不是還沒試另外三首?四人合奏的三首曲子才是我們的底牌。尤其嗩吶和薩塔爾兩種樂器很難配合,會充滿新鮮感,我想一定能得到高分。說不定我最近還能想出新曲子,如果《知否知否》不在初賽用的話,我怕還沒展示完,比賽就結束了。”
∑(O_O;)×3。
別人都怕準備的曲子不夠多,你嫌原創的曲子太多了?
你是不是有才的過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