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種天賦,聆聽情感,演奏情感。
普通學生,在練習時知道利用頭腦、手指、眼睛及心中的感覺,卻會忽略最重要的聽覺。因此他們有很多練過的舊曲子,聽到別人演奏時,只覺得很熟,卻不記得哪里聽過。或者在漸強、漸弱的樂段,他感覺能做到,實際上真做起來效果不行。
這種學生的音樂很難影響聽眾,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曲子演奏的是好是壞,聽別人的音樂倒是可以評價一二。
高級音樂老師經常會告誡自己的學生,要學會用自己的耳朵。要用耳朵聽出旋律是否清楚,音的時值是否正確。這種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他們更喜歡在譜上畫許多記號,而不是用聽覺去分析及判斷。
梁坤不只是在吹笛子,他的耳朵在聽,腦子在分辨,心靈在感受,同時進行。而姜悅然教的大部分學生,是在機械的運用技巧,心都不知道飄到哪去了。
可惜梁坤不是姜悅然的學生,她在比賽時要用梁坤的原創曲已經很不好意思了,哪能讓他拜師呢。
而且,她懷疑自己的知識梁坤很快就能全學會。未來青出于藍也是完全有可能的,畢竟他今年才19歲。
練到下午五點,艾尼瓦爾提醒梁坤收工。
“已經這么晚了嗎?抱歉我沒有注意到。”梁坤笑道。
“你以前練樂器也經常是這個狀態嗎?忘了時間?”
有的人覺得一個小時很漫長,有的人卻覺得很短暫,只有全身心地投入一件事才會過得很快。練樂器不能急躁,要慢練,要用心,要善于傾聽,這樣才能有很高的效率,梁坤全做到了。
“偶爾吧,古樂社的朋友們會提醒我。女朋友在的時候我也沒這么入迷,怕晾她太久,她會生氣。”梁坤耿直的回答。
“……”艾尼瓦爾咽了口吐沫。“你的天賦,我都不知該怎么形容了……如果我年輕時身邊有個像你這樣的人,我可能會放棄音樂。”
艾尼瓦爾之所以離開西域到燕京來闖蕩,是因為他感覺自己是萬里挑一的人才。如果留在西域,他哪怕成了明星,照樣懷疑自己被埋沒了才華,沒能達到應有的高度。
可是現在,他和梁坤的天賦差距大到肉眼可見。
出練習室后他們又聊了幾句,和昨天報名時不同,大家都有信心殺入復賽了。
“預選賽我不建議直接用《知否知否》,那樣會露出底牌,雖然演奏曲子并非不能重復。”姜悅然說。
預選賽是怕報名的人太多,先進行的一次篩選,連初賽都算不上。在預選中用過的曲子,進入初賽也可以繼續演奏。
“所以?”梁坤笑問。
“我們都覺得,你建議全都演奏原創的新曲子實在太奢侈了。”艾尼瓦爾解釋說:“我們想和你商量一下,預選賽用你在校園大賽時演奏過的《無羈》。就由我和悅然兩人上場,古琴和竹笛合奏,你和王芳先休息一輪,你覺得呢?”
他倆下午試著合奏了《無羈》,感覺比用古箏更好。
“沒問題,就這么說定了。”梁坤痛快的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