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故事形成整體,諾蘭會用對話銜接,音樂等方式做好轉場。《教父》中阿爾帕西諾一邊參加孩子的洗禮,一邊派遣殺手干掉對手的橋段用的就是交叉剪輯。
大眾對諾蘭影片的分析往往致力于理清其中的內容和脈絡,這往往忽略了諾蘭電影本身的內在進步。這是諾蘭商業性和作者性的體現,無論在形式上還是內容上均可圈可點。
《致命魔術》這部電影非常精彩,口碑超高,票房只有1.1億是因為冷門題材的緣故。梁坤如今從導演的角度看這部電影,覺得更棒了,換個導演幾乎不可能拍的更好。
諾蘭感嘆:“我現在堅信你未來會成為頂級導演,也會是一個好演員。等蝙蝠俠拍續集的時候,我一定邀你試鏡,我相信你能演好。”
“哈哈,到時你會發現我演戲比做導演厲害,我是特別容易入戲的那種人。”梁坤自信的說。他很想試試用“入戲”的特殊能力出演小丑,會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其他新人演員說這話我會當他是吹牛,但你這么說我信。”諾蘭有預感,梁坤演戲也會讓他大吃一驚。
他看《忌日快樂》時就發現梁坤的演技很好,和他平時的氣質完全不同。他看起來仿佛真的是個在感情方面有點靦腆的大學生,可在現實里,他鋒芒畢露。
貝爾好奇的問:“你想試鏡蝙蝠俠續集的什么角色?不會是羅賓吧?”
續集還沒有出劇本,貝爾肯定會繼續出演蝙蝠俠,他不知道片子里還有什么重要角色。
初代羅賓迪克-格雷森1940年就在漫畫中出場了,如果續集中有他的話,貝爾感覺梁坤不可能試鏡成功。
諾蘭笑道:“他想演下一集的大反派小丑,化妝后就看不出是哪國人了。上集結局時鋪墊過小丑會出場。”
貝爾愣了一下,恍然大悟。“我還以為你會想演正面角色,你的氣質可不像個壞人啊。”
“這樣我把角色演好,更能證明演技。”梁坤微笑道:“我平時就在劇組里找感覺呢,只是你沒有發現。蝙蝠俠造就了小丑,小丑也造就了蝙蝠俠,他們是命中注定的相愛相殺。《致命魔術》倆主角一開始也是朋友。”
“……”
梁坤分析諾蘭的電影,來劇組學習,都是為將來的合作做鋪墊。
交朋友最好的辦法就是經常見面,不見的話感情不夠深。哪怕兩人認識了,梁坤獲得了試鏡機會,期間如果聯系不密切,他也很難過關。
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沒蝴蝶效應的話,《黑暗騎士》在2007年6月才開拍,梁坤2006年初就開始為此做準備了,原主角希斯-萊杰怎么可能爭得過他?
從身體到精神,他和其他競爭者相比全面處于上風。他只要和諾蘭搞好關系,這件事是十拿九穩的。
他的做法其實都有一點小丑的味道,制定計劃,把握人心。
他不會把重要的事寄托在運氣上,試鏡時他會用幸運口香糖,只是加一層保險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