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客套后,便拿出一摞竹簡道:“世叔,小侄最近讀到《論語*泰伯》一篇,其中‘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一句,百思不得其解。”
說著,又展開那篇竹簡,一副苦惱的模樣道:“小侄也不是不能理解這句話的意思,而是覺得不可思議。”
“畢竟孔圣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賢人。自行束修以上,未嘗無誨焉,向來期盼的是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如此高風亮節、一心開化民智之人,又怎會說出這等愚民之言?”
“賢侄學而思之,不似那等死記硬背之徒。”
一聽請教的是這個問題,蔡邕明顯大有興致,撫著長須笑道:“其實,世人對此句多有誤解,一葉障目而不見泰山。”
說著便走到何瑾身前,指著這句話的上一句道:“賢侄你看,這還有一句,是‘興于詩,立于理,成于樂。后面才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連貫下來的意思是,詩、禮、樂三樣皆乃教化萬民的基礎,一定要注重。如果百姓掌握了詩禮樂,便可讓他們自由發揮。如果百姓還不懂這些,吾等便要教化他們,讓百姓知曉和明白詩禮樂......”
聽完這番解釋,何瑾作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哦......竟然是這等意思!”
“小侄險些就誤入歧途,曲解了圣人的本意。世叔果然才學獨步士林,一番話令人茅塞頓開!”
聽了這番奉承,蔡邕自然覺得飄飄然,連道不值一提。可一旁蔡琰眼睛仿佛會說話般,剜了何瑾一眼,仿佛已看出他故意討好的詭計。
但她,也沒法說出來......只能忍不住悶氣多看了何瑾兩眼,警告他別拐騙了無知學子,又跑來坑害老年人。
然而,當看到何瑾手中那篇竹簡時,不由娥眉輕蹙,咦了一聲道:“世兄,這論語上的那些句讀?......”
何瑾盼的就是這一句,真是越來越喜歡這位會捧哏的媳婦兒了。
當下裝出一副羞愧的樣子,道:“哦,此乃在下信筆涂鴉弄出的具體句讀。有了這些,理解全文就容易許多。”
說著,他還掏出筆哈了兩口氣。蔡邕見狀亦頗有興趣,竟主動將研好的墨送至他手邊。
何瑾便在剛才那句話上斷了句,又言道:“世叔請看,剛才小侄用了兩個逗號和兩個句號,便將這句話劃分開來。”
“以后有人再讀這句話,就會因斷句清晰,不會再曲解圣人之意了。”
蔡邕和蔡琰見狀,當即不敢置信地拿過竹簡看了看。
又聽何瑾仔細介紹了標點符號的用法,不由深深對視一眼,瞬間意識到這些對整個文學界的意義。
良久,蔡邕才猛地一拍大腿,激動道:“賢侄,傳言汝一朝醒悟,有如神授。今日一見,果然并非虛傳......有此標點符號后,我輩讀書人就能少撓多少次頭了!”
就連蔡琰也忍不住開口,道:“不錯,句讀只是讀書之人對書籍理解,加入一些斷句。如此又難免讓經書變得更加艱澀難懂,眾說紛紜。”
“甚至就如世兄適才所提,還會曲解圣人本意,最終以訛傳訛流毒后世......可有了這些明確的標點符號后,問題便迎刃而解,功莫大焉!”
話剛說完,蔡琰臉色就變了:等等,他上來就拿一句極為容易混淆的話來請教,再自然而然地引出這些標點符號......
“啊?......”何瑾卻還在裝,一副惶恐又不敢置信的表情,道:“小侄就是隨便圈圈點點,沒想到會如此厲害?”
這下蔡琰再恬靜的性子,也被氣著了:妾身,從未見過這等厚顏無恥之人!
然而,她見沒見過都沒用,蔡邕這時都激動地來回踱步了,道:“賢侄,你速速將那些標點符號用法寫出來。明日朝會老夫便上奏朝廷,推廣這些標點符號,務必使圣人的經典朔本正源!”
當初他上書提議刻熹平石碑,就是為了怕貽誤學子,今日得了如此妙法,又怎能不欣喜若狂?
何瑾當下自欣然從命,只是在寫那些標點符號的時候,嘴角止不住翹起一絲弧度,眼神也有意無意瞟了蔡琰兩眼......
蔡琰被盯得心中慌亂,心中升起一種不祥的預感,忍不住向蔡邕言道:“父親,女兒還有雜事要忙,暫且退下了。”
“旁事且不急,世侄好不容易才來一趟,豈能顯得蔡家無待客之道?”說著,還不忘催促蔡琰,道:“沒看到墨汁不夠了嗎,快去幫世侄研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