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何瑾心中一片冰涼之時,便聽一聲怒喝后的董卓,繼續開口問道:“你駐守在小平津的兵馬,一共多少人來著?”
嗯?......
何瑾就有些摸不清頭腦了,如實回道:“回相國,騎兵有五百,由吳匡統御。步卒四千余,由高順和張遼二人統御。另外,還有四千余的俘虜。”
“唔......”董卓聞言便點點頭,一雙細瞇的眼中不時閃過兇光。
此刻何瑾真正明白了,‘芒刺在背’一詞的含義,切實感受后背如針扎一般,肌膚生疼。
他不是怕董卓,而是怕此番千載難逢的機會,就此從手中溜走。
也不知過了多長時間,才見董卓搖了搖頭,低聲嘟囔了一句,道:“太少了些......”
“嗯?.......”何瑾愕然抬頭,還搞不懂老董這話什么意思。
“老夫說,你之前只是都尉,手下的兵馬太少了。”董卓此時卻眼中兇光畢露,惡狠狠地言道:“如此兵馬,豈能砍盡那些關東賊子的腦袋,解老夫心頭之恨!”
這話傳入耳中,何瑾望著主位上窮兇極惡的董卓,忽然感覺那張猙獰的胖臉......實在太可愛了!
就仿佛那臉已不是臉,而是一盆噴香四溢的東坡肉。
“徐榮那里有一萬五千兵馬,雖有雄關據守,但老夫卻想贏個漂亮仗。”說著,老董已下定了決心,沉聲道:“老夫再撥你一些兵馬,令你也統御一萬五千人!”
“相國!......”
“義父!......”
剛才還差點爭破頭的呂布和胡軫聞言,當即異口同聲驚道:“他不過一介校尉,怎可統御六部兵馬?”
沒錯,滿編的一營兵馬乃五部,共一萬兩千五百人。
不過,這種話對于董卓來說,完全就是屁話:“軍情緊急,豈可拘泥常制?二郎襲河陽、破王匡,用兵如神,又助老夫順利遷都。”
“若非顧忌他年幼難以服眾,老夫都想破格擢為中郎將。此番不過多統領些兵馬,又能如何?”
“得相國如此器重,屬下銘感五內!”何瑾多么精明之人,適時配合表演,隨后還覺得不夠,又補充道:“屬下必赴湯蹈火,斬盡那些關東賊子的狗頭,以報相國重托!”
馬屁是明顯了些,但架不住時機很合適,頓時引得董卓暢快大笑不已。
可拍完馬屁后,他又開始犯了難:一萬五千的兵馬,便需要六個佐軍司馬。眼下手下吳匡、張遼、高順才三人,就算再加上韓浩,也不過四人。
還空出兩個名額......實在太好了!
隨后不待他開口,便聽董卓繼續言道:“如此,你麾下還缺兩個司馬,老夫既多許了這些人,也干脆好人做到底。這兩個司馬名額,也一并由你來指定。”
這一刻,他非但覺得董卓的臉可愛極了,就連那粗橫的身子,也變得如國寶般圓潤豐腴、體態優美。
當下,毫不遲疑道:“其中一司馬,屬下想讓家兄擔任。”
“嗯?.......”這下輪到董卓不解了,開口道:“二郎莫非在舉賢不避親?難道,何大郎還有老夫不知的用兵之能?”
誰知何瑾臉色一下苦了下來,嘟囔著道:“家兄哪會打仗殺人呀?估計讓他殺只雞,雞都能將他反殺......”
‘噗哧’一聲。
縱然明知在嚴肅商議不久后的戰事,可董卓還是沒忍住笑了出來。笑過之后又覺不妥,連忙又繃住臉道:“那你為何還?......”
何瑾趕緊收起幽怨的神色,一臉正氣地回道:“家兄雖不通兵事,卻曾在先父帳下為掾,已將司隸、豫州一帶山川地形牢記于胸。”
“且那些關東賊子,也同家兄多有過交往,脾氣秉性家兄皆知。屬下想著將其帶在身旁,多少算是個參謀。”
這是早就編好的瞎話,此時一口氣說出來,臉不紅、氣不喘。
“只是用作參謀?”誰知董卓聞言先是不解,可隨后看向何瑾的眼神,就憐憫了起來:唉......二郎雖未明說,但事實上,他除了兄長還能指定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