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日午時,距離旋門關一百五十多里外的卷縣境內,一支人馬在已是郁郁蔥蔥的桑林下休息。
隊伍中的旗幟寫有‘曹’、‘鮑’、‘衛’、‘夏侯’,正乃昨夜從酸棗大營出發,跟隨曹操討伐董卓的關東義軍,人馬有兩萬余。
士卒們將帶出的干糧分食,又汲濟水止渴。
夏侯惇則站在山坡上,一邊抓著難咽的干糧咀嚼,一邊眺望良久后,突然轉頭道:“孟德,此地便乃吾等祖上,以兵車力阻項羽之地吧。”
曹操本姓夏侯,祖上正是西漢開國元勛夏侯嬰。
四百年前,楚漢爭雄之時,高祖劉邦和霸王項羽便在這一片,進行了足足兩年半的對峙拉鋸。
最終劉邦憑借關中地利優勢,從南北出擊,迂回攻擊項羽后方而占據上風,逼迫項羽簽下鴻溝之盟。
“不錯。”曹操同樣步向山坡,放眼眺望道:“此乃兵家必爭之地,可恨酸棗十萬大軍不識兵法要義,日日置酒高歌,遲遲不敢有所舉動,操深以為恥!”
鮑信已安置好兵馬,聞言也走了過來,蹙眉道:“孟德提前在此地休整,又痛恨那些尸位素餐之人,莫非想要在日落之前進取成皋?”
曹操聞言不由苦笑一聲,搖頭道:“抱怨一番而已。”
“成皋之險,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當年霸王之勇古今無二,猶被拒于關外,我等若孤軍深入,豈非有去無回?”
鮑信聞言這才松了口氣,畢竟那些士人的嘴臉他也看到了,生怕曹操會意氣用事。
此時見曹操雖失望不已,卻理智謹慎,不由深深點頭贊同道:“成皋之險,非我等這些兵力可下,縱然能夠奪取,亦傷亡頗大。不如先取滎陽,把住關東門戶,再思進取。”
曹操與他對視了一眼,點了點頭。
雖沒有說破,但彼此間的意思已不言而喻:咱們的兵馬太少,只能占據滎陽再擊成皋,但愿楔進這把尖刀后,眾家牧守能知恥后勇,趕來接應。
商議已定,又休息了一會兒,軍隊轉向西南的滎陽進發。不過十五里的路程,已至汴水沿岸。
鮑韜的隊伍行進在最前面,一馬當先尋了片淺灘,率領兵卒便涉過汴水。曹操環顧四周后眉色一蹙,攔住了他道:“稍安勿躁,待探馬回來后再渡河不遲。”
古代渡河,可是很耗費時間的一件事,且人在河中進退無路,只能任人宰割。故而兵法中有‘兵半渡而擊’的說法,就是等兵馬在渡河時發起突然進攻。
鮑韜雖是個粗豪漢子,卻不會連這個都不懂,當下點頭道:“曹大兄用兵有道,就聽你的。”
少時五騎探馬返回,匯報道:“前方三十里無異常。”
曹操這才放下心來,下令士卒渡河。仍舊以鮑韜一部為先導,隨后本部、夏侯兄弟、衛茲之部也紛紛領兵渡河。
一個時辰后,蜿蜒的隊伍涉過汴水,在對面河灘上緩緩集結。
曹操看著地圖,發現只要再往前行一陣,繞過幾道山梁便可抵達滎陽城,才算松了口氣。又見鮑信趕到近前,忙問:“還有誰沒過來?”
“我的兵都已經過來,就剩下子許了。”
鮑信也仔細環顧一番地形,蹙眉道:“雖大部隊已渡過汴水,然此地北有廣武山脈,南有滎澤,后有汴水,非乃久留之地。”
曹操聞言點頭,下令道:“前隊不可停歇,速速前進,倘遇董卓游擊也當速速突破,行至開闊之地再集結人馬!”
先鋒鮑韜當即聽命,下令前隊開拔。
誰知剛行了不過半里地,忽然一陣“嗖嗖”破空之聲傳來。眾人還未反應過來,行在最前面的十幾個濟北兵,已經中箭倒地身亡。
“眾人小心,有人放冷......”鮑韜還未喊罷,便“啊”的一聲伏在馬上——原來一支利箭,已射入右側肩骨當中。
悍勇的他當即眼珠都紅了,伸手攥住箭枝,咬緊牙關一使勁,竟將血糊糊的長箭拔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