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援軍和沒有援軍,對守軍而言,天壤之別。
房玄齡親自觀察城防,做下判斷:“不出三日,郯城必定不攻自破。”
攻城的高明境界,不在于強攻,而是攻心。
最堅固的堡壘往往從內部攻破。
果然,按照房玄齡所說,在第二日深夜,郯城守軍發生內斗,雙方兵馬火并,而攻城方作壁上觀。
“軍師的判斷果真準確無誤。”
楚天在城外都可以聽到郯城的動靜。
不過他還是沒有強攻郯城,因為沒有必要,等待城內守軍投降即可。
城內三萬守軍的指揮官是樂毅,但他們是陶謙的兵馬,效忠的對象是陶謙,知道陶謙一死,斗志全無。
樂毅極力鎮壓三萬守軍,添亂的不只是守軍,還有被困在郯城的異人,異人們比守軍更不愿意死守。
只要投降,便有機會活命。
異人率領自己的部眾攻打樂毅和他的領主,想要抓住樂毅。
抓住樂毅,不但能活命,而且還能獲得黃金千兩!
城內內戰,位于城外軍營中的夏天涼聽到動靜,向前來護衛的李秀寧問道:“營外發生何事?”
李秀寧答道:“城內守軍自亂陣腳。”
夏天涼揉捻發梢:“明日可入城矣。”
第三日,郯城舉起白旗,東海國最后一座縣城向新上任的徐州牧楚天投降。
戰國名將樂毅被五花大綁,送到楚天面前。
楚天終于俘虜這個險些令他受挫的對手。
樂毅的臉上有傷痕,灰頭土面,顯然在昨夜的叛變中與叛軍進行過激烈的戰斗。樂毅是統帥而不是猛將,因此在激烈的小規模戰斗中不占優勢,被叛軍活捉。
“千兩黃金,如數給他們。”
為了積累威望,楚天不介意以千兩黃金得到樂毅。
如果食言,以后再圍城,就沒有人會主動投降了。
“樂毅的領主何在?”
“在沖突中被流矢射殺。”
楚天可以想象到昨夜城中內斗的慘烈。
郯城的內斗,死傷五百余人,樂毅的領主首當其沖,被叛軍擊殺。
換而言之,現在的樂毅已經是無主之將。
問題在于樂毅對楚天多少有些怨氣,因為他的主公間接被楚天害死。
“樂毅將軍當日險些擊敗我,今日卻被我所擒獲,豈不是天意?”
“恨隊友無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