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涼已經接手情報機構:“根據鄴城的內應獲得的情報,趙龍在鄴城囤積足夠一年使用的糧草,這幾個月糧草消耗了部分,應當還有大約八到九個月的糧草。如果只是圍城,不用一年時間就可以攻陷鄴城。”
“圍攻八到九個月,怕是趙龍已經攻陷太原。”
楚天面對鐵刺猬般的鄴城,深感棘手。
鄴城的等級要高于普通城池,易守難攻。
尤其鄴城背靠冀州、幽州、并州,合三州之力抵擋楚天的大軍。
三個州,每個州拉出十五萬大軍,便有四十五萬大軍。
楚天的部分兵力留守四州,防備江東、荊州的敵人,所以局部兵力反而處于劣勢。
不過,即使如此,楚天仍然敢主動硬撼河北。
蒙古帝國的兵鋒已經抵達漠南邊緣,在試探漠南的領主們,如果楚天不盡快平定河北,以后面對蒙古帝國時,將會極其被動。
如果楚天有東漢一半的州,那么即使一個人也有抵擋蒙古帝國的實力。
此戰,必須要獲勝。
“城中內應數量是否足夠搶占一個城門,迎接大軍入城?”
“利用內應攻打城門的成功率極低,高颎已經令士卒在城中巡邏。”
“白袍軍團為先鋒,抵達鄴城城下,但凡鄴城有出城者,全部俘虜。”
楚天再次動用白袍軍團為先鋒。
華北平原,除了幾條主要河流以及太行山脈以外,幾乎一馬平川,白袍軍團完全可以縱橫馳騁,毫無顧忌!
絕大多數計謀,在萬馬馳騁的白袍軍團面前都顯得極其蒼白。
楚天作為中原的諸侯,擁有的騎兵數量,足以和河北諸侯扳手腕。
“領命!”
陳慶之、薛仁貴、趙云一卷白袍,大步流星,率領白袍軍團,率先渡河!
如果現在是冬季,即使不用渡船,也可以踏著堅冰渡過黃河。
靖康之役,金兵便是選擇在寒冬快速南下,在冰雪消融后,快速撤出中原。
此時是夏季,距離靖康之役的冬季還有幾個月的時間。
這幾個月,楚天的目標就是攻陷鄴城,再分兵平定河北。
官渡之戰結束后,曹操可是花費幾年時間才徹底掃除袁家在黃河以北的影響力。
楚天認為自己的速度應該比曹老板更快,畢竟他的班底更強。
白袍軍團滿編是三萬人,在豫州之戰陣亡一批將士,目前只有兩萬余騎兵,還來不及補充。
兩萬騎兵分成二十批,連人帶馬運到黃河以北。
如果不是楚天有先見之明,攻陷對岸的黎陽城,冀州軍完全可以半渡而擊。
白袍軍神陳慶之加入楚天陣營以后,一直比較低調,個性使然。
陳慶之和周亞夫一樣可靠,只是平時沒有多少存在感,真正用起來時,楚天卻對陳慶之格外放心。
陳慶之在河對岸扎營,次日,白袍軍團的兩萬多騎兵已經集結完畢,向鄴城進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