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滇池南邊,還有一座擁有傳送陣的城池,作為退路。
沐珂只帶走了精銳兵種,在兩三天內從南蠻撤到西域都護府。
再加上劉備向滇池推進時,沐珂已經開始將兵力和金銀向西域都護府轉移,劉備軍始終無法殲滅南蠻軍主力,滇池的金銀和兵器也被沐珂帶走。
沐珂部署后離開南蠻,而各個南蠻部落散去,回到各自的部落。
留給劉備的是一個看似平靜的益州郡。
各個南蠻部落平息以后,南蠻大戰宣告結束,劉備軍付出不小的代價,還是獲勝,只不過在平靜下面,依然暗流涌動。
生活在深山老林之中的南蠻部落,只是表面臣服,還沒有傷筋動骨。
“聽說楚子謀已經吞并關中、西涼,我僅僅平定益州郡一個郡,便花費了許多時間。”
劉備為了攻陷沐珂的主城,付出的代價不可謂不大。
“當今天下大勢,楚子謀雄踞北方已成定局,平定遼東是遲早之事,而主公定巴蜀,吳王定江東,恐怕天下三分,楚子謀一家獨大。主公只有與吳王聯手,內安楊素,攻占漢中,方可與夏王一較高下。”
王猛發現不知不覺間,天下已經從群雄割據變為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只不過,楚天勢力的強盛,無論益州,還是荊州、揚州,全部如臨大敵。
等到楚天徹底收拾北方的一些殘余勢力,下一個倒霉的多半是劉備。
王猛、陳溪都意識到這一點。
作為北方諸侯,想要統一漢帝國,一般都是先取川蜀,然后順流而下,取荊州、江東,再征討百越,功成名就。
也有例外,比如曹操的戰略是先取荊州,再會獵于東吳。
但曹操遭遇赤壁之敗。
如果兵力足夠強盛,也可以同時從川蜀、荊襄發動進攻。
元朝忽必烈滅南宋,蒙古軍便是兵分兩路,同時攻取成都、襄陽,兵鋒極盛。
只要武力足夠強盛,兩線作戰并非不可能。
蒙古帝國巔峰時期,多線作戰是常態。
公元1235年,窩闊臺擔任蒙古帝國大汗時,蒙古軍兵分兩路攻宋,同年,速不臺、拔都率領長子軍西征,也就是說,蒙古軍在同一時間,至少在三線作戰……
多線作戰,也足以證明一個王朝的武力之強盛。蒙古帝國巔峰時期,其實比多數人想象中更加可怕,各個文明面臨的壓力巨大。
不管如何,劉備代表的川蜀,很有可能會是楚天掃平北方以后的下一個目標,甚至楚天有可能會重現元滅宋之戰,雙管齊下。
劉備開始慌了。
楚天勢力的武力之強盛,也足以支持多線作戰。
楚天同時與赳赳老秦、明關兩大北方諸侯交戰,已經證明了楚天擁有至少兩線作戰的能力,而吞并關中、西涼勢力以后,即時說楚天有三線作戰的能力,也不奇怪。
楚天已經在考慮重新編制軍團之事,這一次楚天主要按照地域劃分軍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