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澤不在家,對花椒來說,在哪里過年都一樣。
她本身也不是期待過年的人。
裴春山不愿意在鎮上過年,他極力說服王氏和袁老太太回村里,說鎮上也沒個認識的人,一點不熱鬧,不如回村里鄰里鄉親的在一起紅火,王氏振振有詞地說萬一裴澤突然回來,離家更近,也不至于再匆匆忙忙地往村里趕。
袁老太太更是無所謂。
反正有人做飯給她吃,餓不著,凍不著的就行。
何況,她在村里過了幾十個年了,年年都一樣,偶爾在外面過個年,也新鮮。
裴春山最是孝順,也不好再說什么。
原本裴潤和裴滿兩家人也想在新宅這邊過年,柳氏和楊氏說在一起過年熱鬧,王氏雖然不樂意,但也沒有直說,反而把花椒推了出去:“你們想要在這里過年,就得跟老三媳婦商量,這是她的家。”
她是后婆婆。
大過年的,萬一因為這點事裴春山和袁老太太再跟她鬧別扭,就不值得了。
當然,更重要的是,她覺得花椒一直跟柳氏楊氏不對付,是不會答應她們的,這個惡人,索性就讓花椒來做就是。
花椒干脆利索地拒絕:“沒聽說兄弟們分了家,還有在一起過年的道理,你們自己回自己家過年就是。”
她知道柳氏和楊氏雖然也有矛盾,但面對她的時候,兩人卻是一個鼻孔喘氣的。
她們想在她這里過年,無非是想省錢而已。
把她當冤大頭嗎?
裴澤不回來過年,裴春山原本心里就不痛快,聽柳氏和楊氏這么一說,忍不住發火道:“你們自己沒有家嗎?干嘛非得擠在這里?老三是欠你們的,還是該你們的?”
妯娌倆大氣不敢出地起身告辭。
王氏心里暗自竊喜。
袁老太太罵裴春山:“大過年的,不要吹胡子瞪眼的,他們愿意來過年,也是為了咱們,你不同意也就罷了,干嘛把話說得這么重。”
臘月里忙得連軸轉,冷不丁歇下來,花椒便覺得身子格外沉,就像病了一樣,早睡晚起,中午吃完飯還得再瞇上一會兒,王氏頗有微詞,嘀咕道:“雖說茗香樓那邊替咱們準備好了年貨,但面食什么的,還得自己動手蒸,我一個人忙不過來,你得幫我多做點才是。”
按理說,她有了媳婦,這些事情都應該是媳婦做的。
哪有她這個當婆婆的忙前忙后的。
她覺得花椒在偷懶。
等老三回來,她非得好好跟他說說他這個媳婦。
花椒也覺得大家應該一起忙年,但她原本就不擅長做面食,尤其是做那些奇奇怪怪的她叫不上名字來的吃食,比如油面爪爪,蕎麥卷卷,貓耳朵,筒筒面什么的,這些都不是在面板上做的,而是在一塊光滑的青磚上,用手一搓,便成了一片薄厚均勻的小餅,然后再捏成各種需要的形狀。
這些需要的是技巧,而不是力氣。
她看著就頭疼。
王氏非要讓她學,端坐在面案前喋喋不休道:“不會就得學,以后我老了,做不動了,這些活都是你的,老三最喜歡吃這些,你不為我們,為了自己的男人也得學會。”
花椒沒過門之前,在她家做的都是砍柴撿柴的粗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