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頓飯,賓主盡歡。
人脈就是這么搭建的。
高雯隱約聽出來,以那位吳行長為代表的官方勢力似乎想聯合陳良這些人,要對虛擬經濟以及金融系統做點文章。
但具體怎么回事,她聽不太懂,也沒認真去聽。
畢竟這些事情離她太遠。
“為什么他們覺得馬蕓是訕君賣直的鄒元標?我覺得馬蕓挺好的啊,他改變了這個時代。”
坐進車里,高雯忍不住道。
她和馬蕓沒什么交情,之所以這么說,完全是出于一顆公義之心。
畢竟馬蕓給這個社會帶來的影響,人眼可見。
“其實商人和你們藝人一樣,外人看到的,只不過是營造出的人設而已。”
陳良啟動車子,輕聲道:“所有人只看到了他以‘創新倒逼監管’,卻很少有人關注到這些年來螞蟻代銷過私募債,為基金理財代銷,也當過p2p的資金通道,玩過股權眾籌,也推出過相互保……這些商業模式中爆過多少雷,也沒幾人知道。”
“可是他確實給人提供了便利啊,譬如很多人急用錢的時候……”
陳良自然明白她要說什么。
“你想說的是螞蟻的那兩個小貸模式是吧?以花唄為例,名義上分期利率是8.8%,按照等額本息還款計算后,真實的年化利率接近18%,跟各大銀行的信用卡比起來只多不少,更別提借唄了。
當然,你如果說螞蟻能解人的燃眉之急,這確實無可否認。”
靠著系統一步步走到今天,陳良也沒有覺得從此高枕無憂坐享其成,依然不斷的在學習商業知識。
和所有商業人士一樣,他自然也研究過螞蟻的成功。
說穿了。
螞蟻的成功,就是一個俄羅斯套娃的故事,簡單來解,就是這幾個步驟。
1、注冊兩家小貸公司,注冊資本金30億。
2、用2倍杠桿向銀行貸款60億,得到90億資本金。
3、90億資本金放貸,按照杠桿率的要求能放出200億。
4、打包資產發行ABS,3年循環融資40余次,形成3000多億的規模。
5、重復2、4步,做大資產總額。
6、逾期率、壞賬增加未曝光前,裹挾更多資本上市。
是不是覺得這個劇情有點熟悉?
當年的次級貸,阿貓阿狗都可以借房貸,房貸資產再打包ABS,銀行社保都來買,最終再以理財保險形式銷售給韭菜……
有句古話“喝水不忘挖井人”,如果沒有當年薄弱的監管,就沒有如今龐大的螞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