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所謂‘裹挾’一詞,通常是指錯誤方強行怎樣,我們是錯誤方么?李亦儒是錯誤方么?那誰是錯誤方?誰又強行了?”
曾經的高考閱卷組成員王宇,此時道:“楓林晚請先冷靜。我說兩句,其實是否破格錄取李亦儒一事,關鍵在于26分的作文。
很多人的目光都聚焦在26分作文上,我來解釋一下為什么大眾認為的滿分作文,只有26分而已。
首先,高考閱卷組成員,主要是在讀研究生和在讀博士生。并不是高中老師或者大學老師。
因為,試卷數量太巨大,工作強度極高,所以年輕人就更能勝任。
但受限于學歷和學識,所以李亦儒的作文由于過于專業精簡,所以閱卷人未必讀得懂,即便是交叉判分。
其次,一篇高考作文的平均評分時間,只有10秒左右。
也就是說,當點開鼠標看到你的作文開始,10秒鐘后,你的成績就出爐了。
這10秒鐘能干什么呢?簡單說就是:一個原則,五個一標準!
一個原則是保險分,咱們京城卷作文50分,那么保險分就是35到38分,其中,80%的考生集中在這個分數里,剩下的20%,要么高于38分,要么低于35分。”
這個消息一經披露,現場嘩然。
原來李亦儒這么慘!
王宇繼續道:“至于‘五個一’,一看字體,二看標題,三看開頭,四看結尾,五看是否有亮點。
10秒鐘的時間,真的就是匆匆一瞥。
李亦儒的文章很新奇,但是由于閱卷人的學識和閱卷速度,他們并未發現其中的價值,甚至潛意識里認為高中生寫這類東西都是胡扯的,所以失誤打了低分是可以理解的。”
“失誤可以理解,那然后怎么辦?”褚蕓蕓質問。
“這種情況真的無法避免,因為高考系統真的太龐雜了,只能以此為鑒,真的不是那么簡單,根本達不到理想狀態。”
褚蕓蕓氣樂了:“也就是說錯誤你們犯下了,但改正是不現實的,只能將錯就錯了?”
“不是錯不錯的問題,高考有高考的模式,高考批卷受制于現實因素,他有他的批閱特點。
為了避免李亦儒的悲劇,奉勸以后的考生們一定要適應高考制度,適應閱卷人的批卷要求和習慣。”
褚蕓蕓怒道:“你的意思就是說,這一切都是李亦儒的錯嘍?
為了適應高考制度,為了適應閱卷人,李亦儒就要降低文字水準了?就要降低學術水平了?
明明是一篇學術分量很重的文章,為了遷就閱卷人的水準,考生主動將自己水平降低?”
褚蕓蕓轉身面向觀眾:“大家想一想,我們設身處地地想一想,假如咱們是李亦儒,假如咱們的滿分作文被判了低分,結果受批評的不是無能的閱卷老師,而要怪罪咱們學術水平太高!
考生有著極高的水平卻不能恣意發揮,還要自降才華,這作為以選拔人才為主旨的高考來說,不荒誕么?”
王宇忙解釋:“誒呀,我知道你們的意思是對的,但是基于現實,很多事情做不到完美,只能做到相對公平。
李亦儒這件事真的是極個別極個別的個例,他這個是意外事件!不能以李亦儒事件來否定一切,全國有幾個考生,擁有李亦儒的水平的?”
褚蕓蕓啪地一敲桌子:“既然是極個別極個別的個例,為什么就不能就事論事特事特辦呢?”
一個觀眾突然站起來了,激動地揮手要麥克風。
馬東東道:“工作人員,給那位觀眾一個麥克風。”
這位大哥接過麥克風,義憤填膺地道:“我實在聽不下去了,那些說不能破例錄取的人,我想問問你們,你們沒有孩子么?
當你孩子試卷被誤判了,你怎么想?!26分的錯誤是你們的,不是李亦儒的錯誤!26分是你們才華不濟閱卷不認真的恥辱,不是李亦儒的恥辱!
如果李亦儒有什么錯誤,那他錯就錯在,參加了一場壓抑天才的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