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這樣的單子,在行業內有些忌諱,卻還是有人愿意做……
實際上,隨著社會的發展,一部分“山居道士”,也在各種場合,宣揚“人死如燈滅”的論調。
盡管他們做著這種生意,頂著“道士”的頭銜,實際上也就是能背誦幾篇經文,知道超度亡人的那一套流程。
耗費了一些時間,凌夜也沒有表明“修道之人”的身份,就買齊了想要的那些……
香爐、銅鈴、檀香、沉香、紅燭、小毛筆、朱砂、七星草的汁液、黑狗血、銅豆子、黃、藍、紅三色紙等。
這里有個說法,就是道門日常的五供養之物“香、燭、花、水、果”,都是是用錢交易,卻避諱說“買”,需要用“請”字來代替。
不過做道場時,在日常供養的基礎上,增加的“酒、食、寶、珠、衣”,卻又不用說“請”了。
道門有許多忌諱,就拿“請香”來說,道門請的多是“沉香、降香”……有一段時期,檀香,道門是禁用的。
降香難制,大部分的道士,就用檀香替代了。這殯葬一條街,有五六家店鋪里,香,就只有檀香。
也算是與時俱進吧……不過也有些忌諱,隨著時事變遷,不僅沒有改變,反而更加注重……
比方“請果”,“李子”是必須排除在外的……道祖太上老君在人間傳道時姓李,所以用李子供養道教諸神,是對道祖大不敬。
另外還有“梨子”也不上供桌……“梨”和“離”諧音,用梨子,不是離心離德,就是生離死別,反正不合適。
各種忌諱名目繁多,凌夜初學道法,自然是循規蹈矩,但凡《黃門精要》里面有列舉的,都不敢有絲毫僭越。
不過也不迂腐……比如柳枝和艾葉,凌夜就是在回家的途中采摘的;糯米,更是直接從自家米缸里,舀了一小瓢包起來。
怎么說呢?主要是沒有師傅教,加上又是第一次處理這樣的事,凌夜也不知道正確的打開方式。
另外也有經濟的因素……自己還沒有賺錢,凌家的經濟條件又不是太好,凌夜可支配的數額有限,買那批東西,差不多耗盡了口袋里的所有。
實際上拯救蘇靈犀,凌夜購買的物品之中,有很大一部分,根本用不上……
只是,凌夜也不知道,到時候會發生哪些意外,要用上哪些。索性就將《黃門精要》上面所列驅鬼請神的物件,能夠買得到或者找得到的,都備齊。
有忌諱的按照禁忌方式處置,沒有忌諱的,就按照最節省的方式來。
所謂有備無患,大抵就是凌夜這會兒的想法。
回到家,凌夜的母親王茹已經烹制好了三葷三素……
前面提到過,道門無論是日常供養,還是做道場,貢品之中都沒有“葷腥”。
好在鄉下人,包括吳茜等人,都不太懂。
凌夜索性也沒有解釋,畢竟這事要解釋起來,尤其是解釋清楚,那也是相當的繁雜和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