鑾駕之后,有一頂相對小一些的鳳駕,乃是武惠妃的輿。
至于這次主持法會的另外兩人,長春真人和地珉真人都只是步行在鑾駕后很遠的地方。
大空觀周邊,聚集了大量百姓,見到皇帝前來,都下跪迎接,聲音山呼海嘯,將鼓樂聲都蓋住了。
等皇帝下鑾駕時,周圍二十步范圍內,除羅公遠和不空三藏外,就只有幾名侍衛,連韓休和劉衡政等人都不能接近。
……
……
楊云在大空觀內迎駕。
千牛衛士兵快步入院,接管了大空觀的防備,之前維持秩序的衙差和士兵迅速撤下。
“是圣上嗎?”
楊玉環遠遠看著有人進門來,興奮地扯了扯楊云的后襟。
楊云面前是快步過來持著兵刃的千牛衛士卒,楊云不得不后退到高臺架子下靠后的位置,視野受阻,不過仍舊能遠遠看到李隆基帶著武惠妃等人到來。
距離太遠,楊云不能看清楚李隆基樣貌。
楊云心道:“李隆基此番到洛陽,未帶太子李瑛,卻有公主陪伴在旁,可能這些皇子和公主中,只有咸宜公主得寵……不過看樣子,今日咸宜公主并未隨駕。”
皇帝進門后抬頭看了眼高高的道像。
此時老子像上半身已修復大半,只有頭部還空缺著,大批工匠待命,等仙師做完法事后便進行加頂,木梯子架得很高,怎么看都很危險。
很快主持法會的羅公遠、長春真人、地珉真人往高臺行來。
楊玉環又興奮地問道:“哪個是羅天師?”
旁邊圍觀的官員和士紳紛紛下跪,楊云未去回答楊玉環的問題,因為他要跟周圍殿中省安排的道士,以及劉衡政請來的那些身著道袍的“演員”一起上臺做背景板,這也是既定步驟之一。
三名主持法會的道長,羅公遠是單獨前來,而長春真人和地抿真人都有助手在旁,長春真人身邊是吳元,而地抿真人那邊是一名十幾歲的道童,手里都捧著法劍。
羅公遠最先走到臺前,一個閃身,人從原地消失,一眨眼工夫已現身高臺上。
“嘩!”
周圍圍觀的人發出驚嘆聲。
楊云心想:“這是障眼法?還是說羅公遠真有大神通?傳說中這位可是法力高深的道士,但歷史記載多半神話成分居多。”
羅公遠看起來很年輕,鶴發童顏,神采奕奕,跟他一百多歲的年齡嚴重不符。
羅公遠到了高臺上,跟楊云相距不到五米,一伸手,手上瞬間多了一把桃木劍。
動作之快,以及變化之奧妙,就連一直關注羅公遠一舉一動的楊云,也想不出這個“魔術”是怎么變的。
長春真人和地珉真人隨后走上高臺,面對皇帝站定。
隨即,宰相韓休手持皇帝的詔書往高臺走來。
韓休步行至臺下,并未上臺階,轉身面向觀禮臺方向,打開手里的詔書,朗聲道:“奉天道,天地日月昭昭,化神為明,圣天承佐,時令自然光華之運通,天華地明,運八方四海之氣,合天地兩儀之威,抱元守一。”
“圣皇駕至,萬物靈長當為所涉,國運皆然,成道家祖師之像彰顯世人,今天明地虧,以華方日月之頌守于世人,天師以法,威震妖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