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宜公主臉上滿是掃興之色,嚷嚷道:“怎么還跟那天一樣啊?誤會不都解釋清楚了嗎?那詩真不是父皇給我的,就是開一個玩笑,我想在令公面前顯擺一下……這么說姐姐總該滿意了吧?”
察覺到咸宜公主面有慍色,張瑜也不敢太過生分,一時進退兩難。
“姐姐若不領這片心意的話,那是否意味著以后妹妹再也沒有必要登門造訪?”咸宜公主語氣不善。
張瑜走上前重新跪坐下來,拿起筷子開始夾菜。
咸宜公主也拾筷,道:“姐姐,我真是一片好心,本來我吃飽了,但既然跟姐姐同席,自當一同享用,姐姐千萬別見外才好。”
張瑜拿起筷子品嘗幾口,至于菜是什么味道,已不是她所關心的。
“姐姐覺得味道可好?”
咸宜公主非常在意張瑜的反饋。
張瑜微微頷首:“確實不錯。”
“那就好,之前一直怕不合姐姐口味,平常人家的菜色都很清淡,而這些菜口味稍微有些重,比如這道麻婆豆腐,又比如這道紅燒肉,就怕姐姐平時用食清淡……來,姐姐再用酸湯。”
咸宜公主又要給張瑜倒酸梅湯,這次張瑜自行接過來,先給咸宜公主倒上一杯。
二女同桌進食,席間氛圍融洽許多。
咸宜公主笑道:“母妃一向說,張老令公乃朝中股肱,家教甚嚴,教出來的子女也定當人中龍鳳,自打見到姐姐,妹妹就相信母妃所言不虛,以后我還想多跟張老令公學習。”
即便武惠妃跟張九齡之間結怨,可畢竟張九齡是左相,武惠妃為了兒子能當上太子,也為將來能在朝中更有發言權,從未放棄過拉攏張九齡。
武惠妃親自出面不可能,李瑁又不善于交際,讓咸宜公主直接去見張九齡更不合適,如此一來,咸宜公主來張府跟張九齡的孫女發展“姐妹情”就成了很好的溝通手段。
“那日是小妹失禮,之前宮宴上總在張老令公面前出糗,便想有朝一日當眾長一回臉,便跟楊道長討了一首詩,誰知竟然冒犯到張老令公,實乃無心之失。”咸宜公主為當日的事情辯解。
張瑜道:“不對啊,我怎么聽說公主才學一向很好?”
咸宜公主擺擺手:“我哪兒有什么才學啊,都是現學現賣。論學問我遠不及姐姐,說來也是讓人驚奇,楊道長年歲不大,還是方外人,平日以修煉為主,不想學問也極好,他是劍南道漢州鄉貢,我從來沒聽說有人能一邊修道一邊做學問的。”
張瑜面色拘謹,只是點頭,卻不接茬。
“姐姐也見過他,那晚宴會上我看出來他有意幫姐姐,讓李家小姐出了糗,而后拜訪張老令公時……未曾失禮吧?”
咸宜公主好奇地問道。
張瑜又感受到咸宜公主的試探之意。
楊云是武惠妃的人,明面上壽王和咸宜公主的幕僚,而楊云拜訪張九齡更像是拜訪政敵,打聽一下會面細節有其必要。
如此說來,咸宜公主有意無意提及楊云,也就事出有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