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和公孫瓚,兩位這個時代強大的諸侯,為了爭奪北方的霸權,十余萬人廝殺。
惡戰在磐河繼續著。
在主戰場。
袁尚作為袁軍首位主攻將領,打的相當慘烈,不惜一切代價,沖擊著公孫軍的防線,乃至于部眾損失了絕大部分,也沒有任何收手的意思。
直到他被猛將顏良接替。
顏良作為第二位被派來主戰場的主將,打的同樣慘烈。
而如今的主攻戰區,戰事的慘烈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
河水全紅,尸首如浮萍般密集。
這里,已經是袁譚的戰場。
這里,已經是神策軍的戰場。
這里,即將成為敵人的墳場。
殘肢斷臂飛舞,血流成河。
弱者臨死的慘叫,勇士最后的怒吼,詮釋著鐵與血的交匯。
袁尚顏良曾背水一戰,不惜打殘部眾,這一戰對他們十分重要。
公孫瓚孤注一擲,面對他的人無不飲恨收場。
而這一戰,對袁譚來說何嘗不重要?
他始終沖殺在最前面,死在他槍下的敵人已經有七十之多,傷者不計其數。
在他的帶領下,神策兒郎爆發出了前所未有的戰斗力。
昔日,他們是皮鞭下的農夫,是食不果腹的饑民,是衣不遮體的乞討者。
但現在,他們是這片蒼穹下頂天立地的漢子,如果有什么阻擋了前行的腳步,那么,就用手中的利刃披荊斬棘。
從而,沒有什么能夠阻擋神策軍的腳步。
河中心,袁軍大部隊看著不遠處的一切,充滿了震撼。
便連袁紹這些歷史上的大人物,名將,名謀,亦是無比震撼。
袁尚瞪大了眼睛,這就是他想要擁有的軍隊,但作為此前的失敗者,此刻只能在后面看著。
大戰在繼續。
袁軍從未有過這么深入東岸戰區。
而袁譚也不只是力破千鈞,反而也有一定的戰法在里面。他和他的將領,分四個方向,如外科手術般的切割,又相互呼應的結合。
典韋、趙云、張遼三位蓋世名將,加持著神策戰力走向更深遠的輝煌。
無論公孫軍如何組織嚴密,無論前番的凱歌如何鼓舞著他們。無論他們的手中的武器是多么的鋒利,無論他們手中的盾牌是多么的頑強。
在典韋如暴風的雙鐵戟前,只不過是土雞瓦犬。
在趙云龍如暴雨的亮銀槍前,只不過是蚍蜉撼象。
在張遼炙焰的風雷戟前,敵人如飛蛾撲火。
這一刻,神策兒郎在鐵與血中寫下堅定。
天地間有一種力量,與他們血脈相通,這力量在戰斗中生根,苦戰中磨礪,鏖戰中成長。
這力量彰顯氣吞山河的斗志,以萬眾一心凝聚叱嗟風云的樂章!
這就是軍魂。
戰無不勝的神策軍魂。
公孫軍崩潰了。
在神策軍的滔天烈焰中,徹底崩潰了。
神策兒郎如一張收縮的網,無情勒開敵人的防線。
在他們面前,敵人活著的希望,只有逃散。
公孫瓚的目光已經猩紅,眼瞅著軍隊被沖的七零八落,無論他怎么做,添多少兵,這神策軍就想喂不飽的惡狼。
北拒匈奴、威震烏桓的鐵軍,竟然無法抵擋神策軍前進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