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和袁紹都有把握消滅楊奉還有朝廷的軍隊。
但都不想對方漁翁得利。
此刻朝廷加楊奉、曹操、袁紹,三方處于一定的僵持階段。
日上三竿的時候。
司徒王允、太傅馬日磾、太尉楊彪,這三位百官中最有地位的人,來到皇宮求見皇帝。
“陛下,如今洛陽地區民不聊生,無法供養朝廷和軍隊,還需盡快另覓他地。”
漢獻帝劉協聽了王允一席話后,很長時間沒有吭聲。
王允說的也是實情,繼續留在這里,朝廷就會餓死。
所以曹操和袁紹必定要選擇一個去處。
“王愛卿,你認為應該去誰的地方呢?”漢獻帝問道。
王允三人對視一眼。
示意馬日磾去說。
馬日磾作為太傅,和漢獻帝的關系是最近的,“陛下,老臣們商議過了,還是感到去曹操那里好一些。”
又進一步說道:“曹操昨日力戰國賊,有功勞于社稷,反而推辭賞賜,實乃忠義之人。而潁川郡,人杰地靈,商業農業發達,是天賜的重立社稷的地方。”
漢獻帝沉吟一番,道:“袁家四世三公,歷代為朝廷效力,忠心耿耿。袁紹是一個寬厚的長者,其所在的魏郡,是現在天下最富庶的地方,難道去那里不好嗎?”
王允立刻道:“陛下,袁紹素來寬厚,但其長子袁譚貪得無厭,征討公孫瓚、青州之時,殺戮極重。袁紹非但不制止,還日漸重用于他,隱隱以是袁家下一代的繼承人,朝廷怎能與這樣的人為伍?”
“哦?真的是這樣嗎?”漢獻帝的神情異常了,“朕怎么聽說,公孫瓚勾結匈奴……。而袁家大公子在青州,祭拜孔廟,兵不血刃收服了黃巾賊,這也能是殺戮重?”
“這……。”王允。
漢獻帝又道:“至于你說袁譚貪婪,但也只是貪財,這也只是小節。若非他誅殺董卓,朕現在還在水深火熱之中。”
王允明顯也是故意貶低袁譚的。
他雖然忠于漢室,但向往執掌朝綱的權柄,他已有利用諸侯的大計劃。
但沒有說出來。
也是在和皇帝用心機。
并且,袁家四世三公的地位和曹操截然不同。王司徒在袁家面前根本資歷不夠,根本不能把袁家排除在朝廷之外。
拋棄別的不說,只是這個理由,已經足夠王司徒力挺曹操了。
而皇帝劉協,也并非看起來那么單純。
他想要把所有權利收回來,王允也是潛在敵人。
王允發現皇帝雖然還沒有做出跟誰走的決定,但已經不是那么聽自己的話了,不得不說道:“陛下,朝廷百官都認為應該去曹操那里。”
漢獻帝臉色陰沉下來,淡淡道:“司徒大人,你這是在逼迫朕嗎?”
“這……不敢。”王允臉色一變,急忙跪了下來。
馬日磾作為太傅帝師,為了權利,的確是犧牲了皇帝的一些利益,好在王允也是為了漢室好。
但此刻心里過意不去,厲聲道:“司徒大人,你這是要為陛下做主嗎?”
王允無言以對。
楊彪見到雙方下不了臺了,出來做和事老,“諸位,還是聽陛下的,陛下說跟誰,就跟誰。”
說完,對王允用眼色。
王允嘆了口氣,明顯皇帝想要掌權,事情越來越復雜了。但他可不會輕易放棄權柄,道:“陛下,微臣自然是聽陛下的,陛下說說,打算跟誰走呢?”
漢獻帝淡淡道:“還是再看看,朕餓了,詔令驃騎將軍曹操,司空袁紹進獻美食。另外馬上傳旨,讓他們拿出糧食,供給朝廷兵馬。”
“喏。”
其實皇帝劉協在經歷過許多斗爭后,也已經有了一定的心機。
他看出來百官不想讓他出來真正掌權,尤其是面前這個百官首腦王允。
太傅馬日磾也不是那么值得掏心的信任。
而楊奉不聽他的,反而和王允走的很近。
所以劉協打算運用舅舅董承手里的五千直系兵馬為底牌,從曹操和袁紹中選一個比較好的出來和王允這些人作斗爭,兩虎相爭后,他好真正出來掌權。
但具體怎么做,還沒有太長遠的計劃。
不過如今跟誰走已經擺上了臺面。
到底跟誰走,漢獻帝現在也不知道該怎么選擇好。
王允也猜測到了一些,看起來皇帝真的開始長心眼了。
雖然是簡單的進獻美食,但也是皇帝對曹操和袁紹的一次選擇。
他還是很希望,曹操被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