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和其他人一樣立刻起身,先是行禮。
司馬懿如今的權柄只在袁尚之下,但凡袁尚有關的一切,無論是錢糧,還是軍隊,還是官員的任免,他都可以處置。
首先淡淡道:“三王子,無論遇到什么事情,一定要穩。依附您的人現在何止百萬,這不但能夠讓您從容應對,最重要的是穩定人心。”
袁尚尊重如帝師一般,情緒立刻穩定下來,
“諸位,果然如司馬軍師所言,我大哥請求班師回朝。”
司馬懿點了點頭,在眾人的目光注視下說道:“絕對不能讓大王子回朝,要讓大王子守邊。他在外的話,就是袁家的一把劍,而要是在中樞,就是持劍的人。”
沒有戰事,也不能讓袁譚回來,那么未來袁尚繼位就會非常順利。
袁尚是懂的,“可是軍師,沒有理由……。”
司馬懿微微一笑,“我有一策,可讓大公子留在荊州。”
袁尚松了口氣,看著眉頭緊鎖的楊修等人,若沒有司馬懿,未來斗爭的困難不可想象。
司馬懿從來沒有過沒辦法的時候,對于這位心腹中的心腹,是言聽計從。
……
公元202年,八月。
襄陽城神策府。
陽光普照的大廳外,是王公級別的儀仗。
到來的大宦官德全,是袁譚在皇宮的眼線,此刻宣讀著漢獻帝的詔書。
袁譚率領文武,于香案前接旨。
“建安八年八月,皇帝劉協詔曰:……。”
詔書中贊揚了唐王大王子、大將軍袁譚對漢室朝廷的卓越貢獻。漢帝劉協賜良田萬畝,黃金三千,寶器若干。并假之節鉞,令袁譚節制荊州,以及朝廷水軍。
節鉞,就是符節與斧鉞,古代皇帝授與官員或將帥,作為加重權力的標志。
也就是尚方寶劍,在范圍內,擁有節鉞的袁譚和皇帝的權利一樣。
另外,詔書中還說了,袁譚就鎮守不要回京城了,以攻略荊南江東為目標。
時機成熟的時候,朝廷會再次開啟南征。或者是袁譚認為時機成熟了,可以上表開啟南征。朝廷那時候,會依照計劃,提供袁譚錢糧。
德全趁著遞過去圣旨的時候低聲道:“大公子,三公子的府邸前日夜車水馬龍,覲見之人如過江之鯽,聽說朝廷不讓您回京后,人數更是猛增。”
還有一群宦官在旁,肯定有袁紹和袁尚的人,袁譚也不方便和這個臥底多言,接過圣旨后就打發走了。
重新回到大廳里面落座。
諸葛亮他們心情沉重,之前的預判成真了,這就是調離中樞,成守邊人了。
遠離權利的核心,這絕對不是一個好消息。
也許諸葛亮他們還沒有對未來的細致輪廓。
但袁譚各種輪廓劃過腦海,這來自于歷朝歷代的斗爭資料很豐富。
首先想到的是朱棣。
不在中樞,李世民都很困難吧。
然而,現在沒有任何理由抗命不尊。
難道就這樣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