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稱為‘羹獻’。
雉稱為‘疏趾’。
兔稱為‘明視’。
干肉稱為‘尹祭’。
干魚稱為‘商祭’。
鮮魚稱為‘艇祭’。
水稱為‘清滌’。
酒稱為‘清酌’。
黍稱為‘薌合’。
粱稱為‘薌萁’。
稷稱為‘明粢’。
稻稱為‘嘉蔬’。
韭稱為‘豐本’。
鹽稱為‘咸鹺’。
玉稱為‘嘉玉’。
幣稱為‘量幣’。
從中都能找到后世很多可以對應的東西。
祭品放在長方體的神主上。
神主后面,是巨大的,有一座房間那么大的鼎,香火升騰。應了一句日照香爐生紫煙。
嗚嗚……。
古樸悠長莊重的號角聲再次響起。
嚴肅的氣氛,讓所有在場的人感到敬畏和自豪。
四百年漢室,從這里走來,再次一統,豐功偉績可比開國高祖,中興光武。
漢獻帝劉協十分激動,舉著三炷碩大的香,當先跪拜在地。
緊跟著,是袁紹父子,然后是文武大臣,然后是四方將士,然后是執旗手。
編鐘的樂師那都是敲的熱血沸騰,吹號角的臉頰鼓起已經泛紅。
古代行禮有“九拜”。
《周禮·春官·太祝》:“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動,五曰吉拜,六曰兇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肅拜,以享右祭祀。”
稽首是跪下后,兩手著地,拜頭至地,停留一段時間,是拜禮中最重者。
頓首是引頭至地,稍頓即起。
空首是兩手拱地,引頭至手而不著地。
這三拜是正拜。
振動,是兩手相擊,振動其身而拜。
吉拜,是先拜而后稽顙,即將額頭觸地。
兇拜,是先稽顙而后再拜,頭觸地時表情嚴肅。
奇拜,先屈一膝而拜,又稱“雅拜”。
褒拜,是行拜禮后為回報他人行禮的再拜,也稱“報拜”。
肅拜,是拱手禮,并不下跪,俯身拱身行禮。推手為揖,引手為肅。
九拜完畢,祭品登神木,香燭上九州鼎。
唯獨漢獻帝站了起來,轉身,面對數萬跪拜在地的人,包括袁紹父子都要跪著。
漢獻帝激動不已,這一刻,才有那種九五至尊,掌控天下的感覺。
就拿過來旁邊太監跪呈的祭文,念了起來。
“昔,靈帝駕崩,董卓作亂,隨后李傕郭汜等國賊接踵而至,社稷有傾覆之危,百姓有倒懸之急……。”
“袁家四世三公,誅董卓,討李郭,平四方賊眾……,社稷這才清平。”
念道這里,漢獻帝明顯激動了起來,“唐王袁紹,功蓋三代。漢室及朕,無以為報,愿拜唐王為亞父,于此告知列祖列宗。”
袁紹:(⊙v⊙)嗯,吃了一驚,祭文是他親自審批的,上面沒這句詞,皇帝自己加詞了。
袁譚看去,“父王,恭喜您老,成亞父了,非張讓等十常侍大太監閹黨,無法比肩也。”
袁紹:(〃>皿<),這皇帝太壞了,這是要把他往溝里帶。
大兒子為何幫忙提醒。
不都是為了袁家嗎。
內斗歸內斗,誰敢動袁家的奶酪,父子二人從來沒含糊過。
吾兒別慌,爹我也有后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