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啟開口之后,其他人也全都開口了,大聲的說道:“請陛下收回成命。”
看了一眼徐光啟,朱由校不知道他這句話是從真心說出來的,還是有其他的考慮。
但是這都已經不重要了,徐光啟這句話說的實在是太好了,無論是時機和分寸拿捏的都非常棒。
朱由校直接站起了身子,面帶嚴肅的說道:“朕少年登基,有賴朝堂之上各位忠正之臣輔佐。然朝廷積弊叢生,國用不足,百姓苦不堪言,邊關將士亡命于外,朝中臣子殫精于內,朕怎么忍心以建造自己的新宮?”
“朕意已決,爾等奉詔而行,勿復再言。”
說完這句話之后,朱由校也沒有坐回去,靜靜的站在那里,面無表情的看著所有的臣子。
見他們還不接旨,朱由校大聲的說道:“難道你們想抗旨不成?”
所有人聽了這句話之后,還是不知道怎么回答。
不過內閣的幾位大學士卻開口了,“臣等遵旨。”
有了內閣的幾位大學士帶頭之后,其他的人也知道怎么做了,于是連忙躬身說道:“臣等遵旨。”
聽到他們這么說之后,朱由校滿意的點了點頭,重新坐回了自己的龍椅,溫和的笑道:“這道圣旨昭告天下,傳諸于天下各個衙門,讓天下各衙門宣揚于百姓。朕要讓天下的百姓都知道,朕是愛護他們的。”
“臣等遵旨。”所有人再一次答道。
這件事情必然是要昭告天下的,讓所有人都知道,相信臣子們也會不遺余力,因為這一次是他們一起做出來的。
因為前面的事情,朝堂上剩下的這些官員在士林和民間的風評也不怎么好,這一次也是他們自己想要刷聲望的時候。
有了這次這么好的機會,他們自然不會放過。
“如果沒有什么其他的事情,那就退朝吧。”朱由校笑著站起來身子,向后面走了出去。
聽著身后傳來的叩拜之聲,朱由校覺得似乎比之前幾次退朝時的叩拜聲音都大了不少,于是他的腳步也更輕快了。
事實上朱由校大概也能夠明白,那就是朝堂上這些臣子對自己這個陛下的印象有所改觀了。
前一段時間,朝堂上的氣氛實在是太緊張了,搞得很多臣子都不知道該去如何做事情了。他們甚至也不敢開口再說什么,生怕自己這個皇帝會牽連到他們。
長此以往的話,就會形成一種風氣,那就是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從而會把朝堂上的風氣倒向另外一個極端。這是朱由校絕對不會允許的。
回到了乾清宮之后,朱由校并沒有過多的停留,而是去了坤寧宮去見張皇后。
朱由校要把這件事情和張皇后說一下,因為接下來會有人吹捧張皇后,自己要讓她做好準備。
當然這件事情也不是主要的,而是一個順帶的事情。
這一次的事情之后,朝堂上的局勢算是安穩了下來,大臣們可以用心做事了,自己暫時也不需要在朝堂上搞什么事情了。
朱由校這一次過去坤寧宮,主要是想準備開始自己的下一步了。